1、那些写作的碎片记忆
十四年前,工作变动,到了沿海区域变成了开拓者。亲身经历并见证了从漫天黄沙,到万丈高楼平地起。和我共事都是男同事,他们说我是“战地黄花”。周边没娱乐场所,一楼吃饭,二楼办公,三楼睡觉,唯一的风景就是窗户外的大海。
当时,我除了工作睡觉之外,消遣的方式,是上搜狐的BBS,发帖子,写文章。很好玩儿,我在的那个论坛(我们叫坛子)都是文艺小青年,大家很文明,就是骂人也用隐喻。那些虚拟的礼物,我都满仓了,最顶级的钻石、婚纱我有,最差劲的板砖也有。那叫玩的一个开心。
有一天,我发了很长的一篇文章,用乐器形容了坛子里每个小伙伴,拿了第一名,文章成为精华被钉在坛子上。
后来,我再也没逛过坛子,因为工作太忙了。贴面膜在办公室写各种制度和流程到深夜,是家常便饭。再后来情况好了一点,我就开始在QQ空间里写文章打发时间,后来有了微信公众号,我也开号写,简书也写,断断续续地写。我没数过写多少字,几十万应该有吧。
2、我和写作之间的拦路虎
“固执”
我曾经固执地认为:看点无用的书,码点闲散的字就挺幸福了。毕竟每个人生活都不容易,谁不是一边崩溃,一边努力地活着呢。
2015年左右吧,我参加过一个新媒体写作班,一个回合下来,我彻底圈了。为什么?因为固执。实在不喜欢新媒体的套路写法。我对自己要求不高,喜欢自由,不爱被约束。本身在体制内,每天就是套路、模板,无法再接受工作之外的各种套路。如果不能让我自由写作,我还写个什么劲呢?从此,我对新媒体写作避而远之。
“四不像”
我写的东西“四不像”。看不出什么文体,不是散文、不是鸡汤文、不是干货,我写的是啥呢?不知道,我叫它“散漫”体。大部分看我写东西的不是朋友就是同事,他(她)们居然能容忍我的“散漫”。用自嗨形容,还不准确,就是“四不像”。
“恐惧”
猛然有一天,我发现,他们对我的容忍是出于对我的了解,而不是毫无瓜葛的读者。我写出来的各种情绪、观点,给他们都带来什么?能滋养心灵吗?能充满信心吗?能解决他们的问题吗?凭什么浪费别人的时间,听我絮絮叨叨?我产生了强烈的恐惧感,不能再祸祸身边人的眼睛了,那些“四不像”毫无价值。我停笔了。这一停就是5年。
3、为什么重拾写作
说实话,我对写作是爱恨交织。写,是出于本心;不写,也是出于本心;不敢再写,是因为长久不动笔,不会了。
有一天看毛主席的《心之力》文章,升起了无限的感动和力量。第一句就是“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心就是一面镜子,想什么就会产生心的镜像相。心是什么模样,就会拥有什么样的命运,心主宰生命世界。
我自认为不是零基础的写作者,可是我安静下来问自己,如果出一个题目,去投稿,我会写吗?我想照亮别人,给别人提供帮助,能写出来有价值的东西吗?不能,真不能,写不出来。自我灵魂拷问,让我清醒,我彻底清空了自己,放下那些固执、四不像、恐惧。大胆地写。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就是我手写我心。
我最想写真实,因为生活真的太具体了。是一件一件事、一个一个人、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好的坏的,高兴的不高兴的堆积起来的。
在这个写作训练营,看到每个人都那么优秀还那么努力,这让我有点感动,有点激动。很多年没有了这种激情,我仍然爱着写作,发自内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