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朋友请吃饭,在饭店门前遇到了朋友邀请的另外一些人,我悄悄地跟朋友说,以后喊程某吃饭,不要再喊我们了,不是一个频道的人。
其实程某我们认识有三十多年,还是一个系统的,只是以前没有深交。上次也是朋友请吃饭,喊有程某。席间程某一直喋喋不休,说张三说李四,总之没有一个够味的。最后说到他自己为什么没提起来,他说怨命,怨他不是公务员,怨他同学当组织部长晚了。
程某是八十年的大学生,按理说条件非常好,没提起来,他不找自身毛病,却怨这个怨那个。
果不其然,这次他依然成了饭桌主讲,饭桌上有领导、有企业成功人士,可他一点不自卑,夸夸其淡。谁谁是他小爷,谁谁是他叔,谁谁是他亲舅,谁谁是他同学......叔没当上县领导,是因为婶为人不行,不会事等等。
某领导插话问他,谁谁是你同学,他当组织部长时怎么没把你提起来?提鬼吗,来晚了,我身份是事业编,不是公务员,不够条件。我实在听不下去了,就说我们单位某某也是事业编,也是你那同学提上来的。他又说我年龄超了,不过我同学把我从乡下调进了城郊,还安排书记让我任拆迁办副主任,管理日常事务。哦,那权力大,也就是程常务了。不大不大,吃点饭还是没问题。可我听说他从来不请别人吃饭。
朱自清在《沉默》一文中说:“你的话应该像黑夜里的星星,不应该像除夕里的爆竹——谁稀罕那彻宵的爆竹呢?”大师对话语的精僻见解让人颇受启示。
语言是人类思想交流的工具,适当适度的语言,可以联络感情,增进友谊。话语过多,口无遮拦,别人会认为你不靠谱,会让人生烦起厌。
我如果是那个组织部长,也绝不会提拔他。
黄金不语自高贵,少说话,言多必失。少说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一种生活艺术。少说话不是不说话,而是要抓住合适的时机说合适的话,管理好自己的口舌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