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午直播课,(7)班讲授的是病句修改,而(19)讲授的是人物描写的技巧,相比昨天第一次网课,无经验,准备不足,实说实话,讲完自己都有种“为完任务而完任务的”愧疚感,感觉浪费学生时间,当然,也为接下来的网课捏把汗,要知道,看目前周边城市的严峻形势,网课应该还有些时日。
不过,从今天授课的总体情况来看,本人的信心指数上升不少,无论是授课语速,还是语言组织,都比昨天沉稳老练许多,所谓实践出真出知,这既得益于前不久全市语文网络授课,也受益于昨日授课后的反思与改进。
不理想之处,就是上线听讲的学生数少,7班19人,(19)班自始至终才9个人。按学生占比数计算,听课人数多的班,也超过百分之四十,远远没达到学校规定的人数。
原因在哪?我想:
其一受第一次直播的课的影响,老师课前准备不足,授课应付了事,课堂对学生没有吸引力,造成学生对网课不上心。
其二,疫情突袭,父母不在身边,学生没有听课设备。
其三,学生向来学习动力不足,别说在家,平时在老师眼皮底下,也是拖拉懒散,对学习不感兴趣,何况现如今脱离老师视线,又缺少家长的监管,老师再怎么能耐也是鞭长莫及。
如何破局,提升学生按时听课人数,我认为:
第一,课前,老师做好充分准备,不仓促应对,忽悠课堂,力争让每节课有趣,有料,增加互动频次,让学生参与课堂,最终学有所获。
第二,如有必要,可向亲朋好友借用设备,应对接下来时间不多的网课,并督促家长提醒孩子及时上网课,不迟到早退。
第三,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课后布置相应作业,老师及时批改,做针对性的反馈,让学生在思想层面,重视网课。
(二)没下雨,早上透过窗帘,还隐约瞧见阳光,出门,行走的凉风中,似乎离夏日还有很长的距离,而其实,眼下正值五月,日子渐近,早已来到了炎夏的门前。
和友人谈及当下的天气,友人说我急,他说,四季转换,哪有那么棱角分明,任何一种变化,都是在悄无声息中进行。
关于“量变到质量”,凡事不是一蹴而就,这样的理论说辞,我懂,也听得多,只是最近越发没了耐心,巴不得转眼之间,就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就好比当下,如果可以,是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将病毒赶尽杀绝。
然事实上,折腾了两三年,我的愿望太过天真,无论是失望也好,还是悲观也罢,学会“共存”,适应新常态,才是今后唯一可以确定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