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纪事‖记忆里的叫卖声

作者: 乡土中原 | 来源:发表于2022-09-18 05:56 被阅读0次

本文参与睿·吾乡征文活动

春节带孩子逛古城,远远听到西大街传来的售卖声,“啊.....唛........吖呵吆”孩子问我,这是卖什么的呀,我故意逗他,你仔细听听,听了几遍,孩子也没有听出来,寻声而去,只见一位大叔,推着一个三轮车,车上放一口大锅,一锅的鹌鹑蛋很是诱人,随即给孩子买了一块钱的,他才恍然大悟。但仍不解其意,这个“啊唛吖呵吆”真的跟鹌鹑蛋扯不上边,不过这种个性的叫卖声,倒像吸引我们一样,吸引了不少顾客,来古城的游客每天络绎不绝,听到这种叫卖声,很是新奇,往往都是循声而来,只为探个究竟,见是卖鹌鹑蛋的,便买上一块钱的,吃个新奇而已,恰也应了卖家的经营之道。

进城生活后,很少有这种沿街售卖的流动摊贩,听的也就少了。在洛阳生活这么多年,沿街售卖也就他了,倒是成了古城一大特色。

早些年在农村生活,村子距离乡镇街道较远,村子里每天都有各种售卖声。货郎担儿算是较早的乡村个体经营者声音吧。他们手持拨浪鼓,担着挑子,走村串巷,所到之处,手扭动拨浪鼓,“当.当.当.当.当”一般都是两圈,前四声重,是手拨动带来的,最后一声当轻,是惯性形成,赠送的一声。老人小孩,听到拨浪鼓声音,纷纷从家里走出来,该买针线买针线,小孩则是买个气球,买个钓鱼钩。

隔壁村有个杀牛铺,卖牛肉的是位老先生,担一个挑子,两头八斗筐,一筐装牛杂碎,一头装牛肉。只要一进村,就开始吆喝“牛肉烂和儿”,我们村子不大,往往他一声吆喝,半截村子都能听到,该买的就出来了。老先生一只眼睛不舒服,但看起称来相当准确,毕竟牛肉也算是比较贵的,斤两不敢有半点出入。

印象最深刻是来村卖豆腐的,距我们村三公里,有个官庄,官庄豆腐有名,入口发甜,越嚼越香,有弹性,瓷实里很,不出水,晾凉后扔在地上不会碎,不管凉拌热炒都能不会烂。官庄一大半人家都磨豆腐,又称豆腐庄。

听官庄出来卖豆腐的说,为避免冲突,他们每天早上谁家去哪个村都有分工,常去我们村的是一位四十来岁,面目清秀的中年男子,但吆喝起来,却是十分老练。

他一般在早饭前进村,早上时间紧,一个人要串两三个村子,只要一进村就开始吆喝,“豆儿”然后没音了,等走到村中间“腐儿”才出来。这时大人们常让小孩子用茶缸舀一缸子黄豆出来了,遇到这种情况卖豆腐的也不称,一缸子就是一斤豆,一斤豆正好换一斤半豆腐。每天在哪个村能卖多少豆腐,他们基本都有数,感觉这个村差不多了,就推着自行车准备出村了,这个时候,就又吆喝起来,“豆儿”,若是这中间没人出来买,基本听到“腐儿”字的时候,人就已经出村,再想买就要等到第二天早上了。

都说夫妻时间长了,会有夫妻相。我常琢磨职业跟长相有关系,比如小时候常去我们村卖猪肉的,他是方圆十里八村标准的屠户,长的五大三粗,一脸胡子,眼睛也是炯炯有神,脸上更是一脸横肉,跟三国演义中张飞完全一个形象,据说他一进村,村里的狗都不敢到他跟前,他卖肉更不同于其他商贩,“大肉”两字喊的铿锵有力,特别是“大”字,猛的一听,发出的就是“打肉”的音,恶狠狠的。割起肉来,更是刀子在手里随意转,你说哪个位置,要几斤几两,一刀下去,基本无误差。

卖西瓜的常来自西乡,南阳城郊那一块,他们是黄土地,含沙量大,西瓜也甜,都是沙瓤。七八月份,他们一进村,就喊“沙瓤西瓜”,乡亲们一听就知道是西乡的瓜来了。本地也有种植西瓜的,相比之下就显得没有气势,一般不敢喊沙瓤西瓜,都是“西瓜”或喊“换瓜”,换瓜也就是用小麦换西瓜的意思。沙瓤西瓜一般卖的比本地贵些,但是吃的人很多,本地瓜便宜,瓜个头小,家里孩子多的,为避免争执,就买这种,一人一个,不打架。

南乡狮子庄也有一大块黄土地,他们种萝卜,常年种菜,种子也好,种出来的萝卜甜、脆,个头大,每年冬天,他们一进村,直接喊“狮子庄的萝卜送来了”,意思表达非常直接,大伙也就纷纷出来,抢购越冬萝卜。

如今,种地的少,都是规模化种植和养殖,屠宰进屠了宰厂,农副产品进了超市,这种沿村售卖的逐渐少了起来,曾经响彻村庄的售卖声也正渐渐消失,再回乡,也都很少听到了。

相关文章

  • 家乡纪事‖记忆里的叫卖声

    本文参与睿·吾乡征文活动[https://www.jianshu.com/c/36f21c1c8de0] 春节带孩...

  • 家乡的叫卖声

    我家住的地方就在县城边,属于县城的郊区,相对于农村,又繁华了些,绝对是贩夫走卒的“风水宝地”。每天天不亮,他们就像...

  • 家乡纪事

    今年过年回家,与往年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回乡的人少了很多。用老妈的话说,钱不好赚啊,好多人都没挣到什么钱,也就不回来...

  • 家乡纪事

    听村里人说,原先住我家隔壁的奶奶,夜间起来时跌倒啦。直到第二天早上,媳妇去她房间才看到,那时她呆坐在那,已经动弹不...

  • 家乡纪事:记忆里的丁庄学校(中)

    04 我在丁庄学校上小学时,汉语拼音没有学好。 老师们都不会普通话,拼音能学好才怪了呢。后来的历次考试,只要遇到汉...

  • 家乡纪事:记忆里的丁庄学校(上)

    01 我的童年是和丁庄学校联系在一起的。 不仅因为我在这里上了五年小学,还因为这里是我的儿童乐园。我牙牙学语的时候...

  • 家乡纪事:记忆里的丁庄学校(下)

    07 当年的丁庄学校,教室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主要是泥巴和木头。讲台上有一个泥巴台,老师上课用的。黑板真的是刷一层...

  • 家乡纪事‖求雨

    社旗县苗店镇境内有一条河叫马河,到苗店境内曲曲弯弯形成了很多深潭,譬如明末李自成义军在老沟刘附近过马河时,大炮掉进...

  • 家乡纪事‖租书

    前几日到县里检查未成年人工作,发现一所初中教室内的两旁,各摆有两个书柜,书柜上放满了书。可以想象,这个学校的学生们...

  • 家乡纪事‖烤火

    01 北京的春秋两季极短。夏天过去就是冬天,冬天过去就是夏天,中间几乎没有过渡。 离来暖气还有一个月时间,实际上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乡纪事‖记忆里的叫卖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vfe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