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了妈妈,居然收到超过一百的打赏。果然人还是喜欢有感情的东西,容易引发共鸣。顺着昨天的话题,今天写写跟爸爸的两三事。

如果说以“陪伴”这个现代人最喜欢用的词去衡量一个父亲好坏的话,我爸无疑是个好爸爸。当然评判他是不是一个好爸爸,不仅仅在此。因为假期同步,所以陪伴较多,导致小时候人家问我喜欢爸还是喜欢妈时,我会毫不犹豫说“爸爸”。
初中的时候,我爸是我的班主任,代物理和语文(很神奇的组合吧,我也这么觉得)。要说做老师的孩子好不好,其实有利有弊吧。好处是老师们自然而然很关心你,坏处是同学们犯的事儿都以为是你打得小报告,然而其实我并不知道。进教室我喊老师,出教室我喊爸,我自己没有觉得太奇怪,但是大家确实不爱跟我交朋友。
从初中开始,好像生活就像忽然就充满了紧张的气氛,我的学习这件事儿几乎是家里的头等大事儿。小到每次测验,大到期中期末考试,每一次都是一场浩劫啊!因为每一次考试后的总结批评大会真的太可怕了。用我爸最经典的引用“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满足”,无论是什么样的成绩,在我爸眼里都是不能满足的。但是我数学从小一般,小学基础不行,初中花了很多精力好像也没有找对方法,一直处于中不溜,所以针对数学的批评是最多的。其实活到现在我明白了两件事:第一,人与人的智商是绝对存在差异的;第二,学习方法很重要。但是当时无力反驳啊,然后一次又一次的教育、考不好、再教育、还是考不好,如此反复磨没了我的数学自信心。
人生写了最多文字的时候反而是在初中,那时候我爸规定我们每周写一篇周记,像极了我现在做的打卡,形式不限,内容不限,字数不限。那时候常常会在聊天或者是玩耍过程中忽然想到某个点,然后记录下来,定下周记的主题。那时候常常三五好友一起,交流“写作”心得,也常能在家读到别的同学写的好文章。很多文章至今回想起来都是特别棒的。
我记得《常回家看看》那首歌里是这样唱的“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这好像也真的是我们家的真实写照。18岁离开家读书到现在,爸爸很少主动给我打电话,我当然知道他跟妈妈一样很关心我,但是父亲的爱总是深沉而委婉的,不显山不露水的表达着。
小时候一家人吃完饭出去散步遛弯儿,回来的时候我肯定是要耍赖皮不走路的,这时候爸爸总会停下来背我。我爸很喜欢钓鱼,有一段时间也很痴迷,小时候问他“爸你今天去不去钓鱼”是盼着他去,因为可以撒欢玩,慢慢大了觉得一个人在家里孤单问他“爸,你今天去不去钓鱼?”是不想一个人待着,我爸也知道,渐渐地也就少出去了。
初高中我们上早自习,早上6点10分到教室,我几乎没有自己能起来的时候,都是爸爸提前起来洗漱好再叫我。那时候太缺觉了,中午如果没人喊绝对睡过,也是靠着爸爸的人肉闹钟叫醒。有时候他出差还不忘定点打电话。高中里睡过的日子,都是爸爸不在家的日子。高三最后冲刺的日子,他每天给做早餐,不用我自己跑出去买。
父亲的爱跟母亲的爱差别很大,但也是切切实实存在在心里的。
我以前觉得,如果我做的足够好,才能得到爱;慢慢的我也知道,你只要尽力了,你一样值得被爱。虽然初中高中父亲对我的要求是有些严厉和不近人情,但是也正是他一遍遍的鞭策让我不至于失去了方向。他给予我的正面的积极地教育和好的习惯的培养也将是终生受益的。
前些天收到妈妈的微信说到“工作还是要抓点紧,你爸爸不敢催你,但是看见很多人都定下来了,他着急,也不太敢问你。”我已然意识到他其实时刻关心着你,却又怕过分关心给你压力。
哈哈,酸完了,老爸我爱你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