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秋日诗话(三)

作者: 月上寒兔 | 来源:发表于2019-02-24 18:34 被阅读146次

如何用一句话终结你的表达,用的好的话,也是非常讲究的,所谓用得好,我的理解就是“自然的消逝”,就像乐曲在你所预判的时候结束,你知道这将可能是最后的一段旋律,结束时并不会给你突兀感,我这么讲可能有点片面。不过几乎乐曲的结束有其相关的规律,或者说是“套路”,大体是可以分类总结的,同是人类表达情感而交流艺术,诗歌的结尾也有所谓的“套路”。

中国自《诗经》和《离骚》开始,到发展成后来的诗歌,这其中都有一种“形式”叫“以物言志”或者“借物抒情”,都是提己而先言它,这其实也是人类语言发展的一个过程,原始人不光诗歌了,连基本的交流都是非常复杂的,比如最基本的“回家吃饭”,都有一套非常繁复的话术,并不想我们后人总结的所谓的“委婉”一说,原始人在原始社会无法像现代人一样准确的表达信息,所以要借助其他事物(包括不存在的事物)来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来“定位”,在很古的时代,巫师就是这么向神表达的,后来一些祭祀的“规矩”发展成后来的礼法,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被一定的继承下来,后来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人类更加需要迅捷的交流也改变着语言的表达方式,这是我的理解。

有点扯远了,总之,诗歌一开始就是“委婉的”,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是和落后的生产关系不无相关的,而诗歌就在其中应运而生,原始的巫师所用的祭祀语,很可能就是最早的诗歌。而我想说的是,既然诗歌有这么一个形式传统,那么大都诗歌的结尾有这么一个重要的规律,就是由所描述的“客体”回到本身的“主体”上面,也就是“回归自身”。典型的范例就比如著名的《登幽州台歌》的形式,先写前不见古人,再写后不见来者,一前一后,把时间扩展的很大,再来就是把空间撑的无限大,写念天地之悠悠,最后所有的情绪,所有的思索猛然回归到一个独创然而泪下的人上面,整首诗的张力就显得特别大;而许多诗歌的“回归自身”不仅仅是流于表面的,更高级的做法是将这个“主体”的描述显得更加“客体”一样,使其更加绝妙,更加融合,下面这首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最后一句将自己诚挚的心那种状态形容成仿佛一颗如冰一般晶莹的心置放在纯洁的玉壶里,这是在形容内心的状态,重要的是并非在直抒胸臆,而是借用了“客体”来装饰“主体”,也就是所谓的情景交融,将最后诗人想说的话或者想表达的意思寄托在客体上,这是更高级的做法,也是许多优秀诗人常用的办法,以至于后来形成了一种“套路”。

我还观察到,许多诗歌的结尾的句式都比较有趣,一般都是疑问句、反问句和表示肯定的或否定的陈述句,这样种句式就是会让诗歌显得更加具有一种理性的深度,比如:“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这是疑问句式;再比如:“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反问句式;表示表示肯定或否定的陈述句就更多了,比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诗人们还有更加高级的做法,就是将句式混用,也就是说一首是的结尾两句,前一句是否定句式或肯定句式,后一句是疑问或反问句式,比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莫愁天下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或者反过来,前一句是疑问或反问句式,后一句是肯定句式或否定句式,也就是自问自答,比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不知马骨伤寒水,惟见龙城起暮云。”,像这种自问自答的形式诗人们用得非常多,我想这也符合诗人的气质。

最后还说一点,诗歌的结尾还有一种特点,就是与上一句形成非常大的反差,或者与上文所描述的形成非常大的反差,从而营造出全诗最大的张力,让人形象深刻,真可谓“语不惊人死不休”,前面已经提到的《登幽州台歌》就是很好的例子,前面描写如此宽广的时间与空间与孤独的人形成巨大的反差对比,与之相类似的就比如杜甫的《旅夜书怀》,末了一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与前文描述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形成反差对比,而且还用了疑问+肯定的陈述所谓自问自答的句式,使得读起来更加有深度一些。

相关文章

  • 结语:秋日诗话(三)

    如何用一句话终结你的表达,用的好的话,也是非常讲究的,所谓用得好,我的理解就是“自然的消逝”,就像乐曲在你所预判的...

  • 唐朝的海尔兄弟,诗佛和宰相的手足情

    《历代诗话》的清风流韵(三) 《历代诗话》是一部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的诗话汇编,编者何文焕。收录了《诗品》《全唐诗话...

  • 大三结语

    2020年6月28日 这周是大三期末考试最后一周这次期末考试作业之多前所未有,以通宵的代价勉强跟上作业的...

  • 吴乔围炉诗话,七律创作中情景安排,死法与活法

    前言 清朝有"谈诗三绝",贺裳的《载酒园诗话》、冯班的《钝吟杂录》、吴乔《围炉诗话》。 在吴乔《围炉诗话》中,有一...

  • 重温经典:沧浪诗话19

    重温经典:沧浪诗话1 重温经典:沧浪诗话2 重温经典:沧浪诗话3 重温经典:沧浪诗话4 重温经典:沧浪诗话5 重温...

  • 人间诗话31——40

    人间诗话31——40 《人间诗话》三十一 徐高杨 今天讲讲写诗入门所经历的三步走: 1 首先,初写诗者,常常会言之...

  • 卑鄙不是世界的通行证,才华也不是

    《历代诗话》的清风流韵(二) 《历代诗话》是一部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的诗话汇编,编者何文焕。收录了《诗品》《全唐诗话...

  • 突厥,大唐皇帝喊你去上一节诗歌欣赏课!

    《历代诗话》的清风流韵(一) 《历代诗话》是一部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的诗话汇编,编者何文焕。收录了《诗品》《全唐诗话...

  • 俞敏洪的道歉有些离题

    《历代诗话》是一部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的诗话汇编,编者何文焕。收录了《诗品》《全唐诗话》《六一诗话》等二十七种,内容...

  • ing-2017-02-27 《重新定义公司》读书笔记

    通过目录将本书分为三个部分进行阅读:目录前、正文、结语。我的一般阅读顺序是目录前、感兴趣部分、正文、结语。 插入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结语:秋日诗话(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vub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