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作者: 七白草 | 来源:发表于2020-03-26 08:02 被阅读0次

《明朝那些事儿》第四部第五章

夏言

有人说,名字里有什么就缺什么,夏言,人如其名。

人长的帅,普通话说的也很是标准,(书中所言)。

能言文笔还好(书中所言)

还很聪明。(相对的)

颇得嘉靖皇帝朱厚熜的厚爱。

名字里有什么就缺什么。张璁,名不匹配。

他能晋升内阁纯属意外。

张璁呆立在皇榜前,他的表情说明了一切,他又一次名落松山。

漫漫功名路,何处是他家。

四十七八岁,还是老婆孩子热炕头来的实在,薄田几亩,好得还能糊口。

惆怅郁闷。何能解忧,唯有算命(杜康)

古代术士都很有两把刷子,以诸葛亮,袁天罡为代表。

天时地利人和。

后来的事情足以说明,张璁那天不是走了狗屎运。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

算命先生紧紧抓住看上去心灰意冷的张璁,一再请求。

"再考一次吧,过不了几年你定会发达的"。

眼神真挚,语气诚恳。

言辞绰绰,不由得张璁不信。其不辱使命,拼了老命(四十七八老亦不老要看生在那个年代),终于跻身全国前100名。

京城人才济济,按说这样的名次,进内阁还远远不够格。

张璁同志的发迹史充分说明,好的运气和努力一样重要。

泱泱中华素来是礼仪之邦。

善礼仪——是张璁的"致命"优点。

嘉靖皇帝朱厚熜是前任皇位拥有者朱厚照的堂兄。

也就是说,他俩的爹不是同一个。

名分很重要。

满朝文武想的是怎么让他的皇位坐的名正言顺。

人家可不是这么想的。

后来的事情也再次说明,这只是大臣们一厢情愿的想法。

人家有爹,有妈。

谁没事干会再整一个爹妈。于是,新任皇帝朱厚熜和大臣们vs了两个回合。

第一回合,以杨廷和(三朝元老)假意罢官,所以,大臣胜。

第二回合,朱厚熜同志以皇位要挟,(再给我塞个爹妈,我不干了)。

这还得了,罢官和罢皇位?孰轻孰重,大臣心里很清楚。

罢了罢了,一切都随他去吧。

第二回合,皇帝胜。

历史再次告诉我们,实权是个好东西。

天时地利。

张璁同志出场了。在给新任皇帝亲爹妈名分这件事上,其极尽所能,倾尽全力,长篇大论一篇,大致内容是一定要让皇阿玛,皇额娘(请忽略早了N年的此称呼)名至如归。

平步青云,大抵指的就是这位老兄。

预知后事,如无意外,下回分解。

相关文章

  • 国无道,至死不变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从2017年的11月到2018年的5月,历时183天,我终于把《明朝那些...

  •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最近在读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读的过程中颇有感触。 最大的感触是九本《明朝那些事儿》,看起来写...

  • 【十一月阅读】施陈宇:《明朝那些事儿》(第三本)

    步入暮年的神武大地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育才中学初二十五 施陈宇 最近两个月,一直痴迷于《明朝那些事儿...

  • [碎语杂记]第一功臣李善长,免死铁券不免死

    明朝那些事儿。 读(听)明朝那些事儿以前,不知道还有个叫李善长的人儿。 读(听)过明朝那些事儿之后,知道了朱元璋麾...

  •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目前已经读完朱元璋朱棣两部分 只有一个感受: 谁能以为 同朝可同寐 不管是朱元璋时代的胡惟庸蓝玉也好还是朱棣时代的...

  •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大二的时候,我在深圳南山区的一座图书馆里,看到了这本纸质书,翻看了几页,那时没有太多感觉,而且也被它篇幅太...

  •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早就听说《明朝那些事儿》这部书,开始以为是历史书,就像初中历史人物课本似的,讲讲明朝有几位皇帝,有什么科技与文学,...

  •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童浩涵 题记:“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当年明月...

  •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这本书我读了很多遍。 年少时,通宵达旦,趣之。 年轻时,叹书中皆至理名言,奉为圭臬。 年青时,再读,觉书中多一家之...

  •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看到明朝从成立到覆灭感叹历史竟这么有趣精彩,原来历史可以这么读,和教科书一点都不一样。明朝历代皇帝中最有成就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wcq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