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鬼
鬼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事物。
说它存在吧,又从没有亲眼见过它;说它不存在吧,又每天夜里被它吓得不敢出门……
百度了一下,发现了“鬼”字的甲骨文,终于明白鬼是怎么来的了。
甲骨文中,鬼字上面是个“田”字,下面是个跪着的“人”字。跪着,是一种敬献上苍(回归自然)的姿势。也就是说,鬼在甲骨文中,指的是那个埋在田下把自己敬献给上苍之“人”。
远古时代,人们已经掌握了用文明的方式处理同类尸体的手段。
他们把死去的同类埋在田地里,入土为安,让同类回归自然。
创造了“鬼”这个字,是用来纪念已回归自然的先人的。
随着“鬼”的显灵,人们对“鬼”的好奇加深,对“鬼”的想象也越来越丰富,“鬼”变的神通广大起来,“田”变成了“申”,意思是可以穿透地面进出。由于没人见过它的实体,于是加了个“厶”,表示其如一股气,抓不住摸不着。
远古时代,人们创造了土葬,把死去的人埋在田地里,由于土里的尸体化成养料滋养了农作物,故使埋尸处的农作物长势良好。
人们深信这是“鬼”在护佑庄稼,于是在丰收的季节,祭拜鬼神。“鬼”成为人死以后的神秘存在,成为人们崇拜的图腾。
甲骨文中的“鬼”字,说明“鬼”字产生的年代是一个相当成熟的农耕时代。而甲骨文的运用,又证明甲骨文已经发展成非常成熟的文字,“鬼”字已经是个深入人心的寻常字,“鬼”已经跟“神”一样享有非常崇高的地位。
在远古时代的人眼里,“神”是天地生成的灵气,操纵着活人的身体和意识;“鬼”则是人死后由田里生出的灵气,能穿墙透壁。
远古时代的文字很单纯,“鬼”就是个单纯的美好图腾,与神一样,享受着人们的顶礼膜拜,并不是后来的“鬼”那般有着复杂多样的解释,更不是一个恐怖的事物。
然而,百度解读并没有正确解读“鬼”这个甲骨文字,而是以一个现代三岁小孩的视角以现代人对“鬼”的理解去解读“鬼”字的甲骨文,说是一个戴着面具的人跪着,那个面具是鬼面具,还说鬼字上的田表示大头,意为“大头”鬼。若真如此解释,甲骨文“人”字岂不是成了无头鬼?
(二)说神
“神”字,在甲骨文中,右侧字符与“田”无关,是一个类似阴阳图的字符。形如风如水,似天空日月,又似人的两个脑半球;代表自然界的神秘与大脑产生的思想。后来,随着古人对农耕的越来越重视,对神秘事物的好奇渐渐减退。神失去了那个右侧字符,变成了与“鬼”字相通相融的“申”。
“神”字与“鬼”字发生如此大的契合,都与“田”出现了交集,说明远古时代的中国土地上,农业发展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飞跃。
“神”的最初形态,比后来的更贴切,但古人也是会向功利发展的,“田”作为象征财富的东西以后,鬼和神都成了财富的奴役,“神”变成后来的样子,甘被财富驱使也是很正常不过的事。
“人心不古”,这个词也许在当时已经出现了吧?
鉴于百度对“鬼”的解释,我猜想:
也许再过几千年,“神”字会出现另一种解释,“神”,表示的是一个含在口中的“十字架”,指的是耶稣……由此可以证明,远古中国汉字“神”,是为纪念世界上唯一的神——耶稣而创造出来的一个汉字。
(三)鬼神是真实存在的
鬼神是真实存在的,毫不含糊。
随着字意的丰富,鬼失去了原有的地位,变成一个含有贬意的字,神则依然保留着他的地位。大概鬼是故人之灵气,不会对人有什么实质威胁故得不到尊重;而神是天地之灵气,动不动会给人带来各种天灾的缘故使人不敢亵渎吧。
就如底层人,无论是是是非,连狗都想下口;而上层人做什么都会被讨好一个道理。
逝者留的灵气——鬼,虽然不会给人制造天灾,连个实体都没有,还背了不少锅,但人人避鬼不及,用符镇、用狗血泼……
天地间的灵气——神,也抓不住握不着,还忽台风忽海啸,忽洪忽旱,但越这样,人们越敬畏,早供晚供,丝毫不敢懈怠。
鬼神是真实存在的,只是鬼越来越弱势,神却越来越尸位素餐罢了……
鬼神真的有,二者有时也可以是一种事物。
他们只是存在的形式与状态和人不一样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