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在公交车上,碰到一对母女。我第一次在公众场合,看到一个姑娘骂自己的母亲。
她们好像是一块儿去购物回来的,姑娘目无表情,低头玩手机。母亲倒是兴高采烈的样子,一边看着公交车的前方,一边和女儿聊着周遭七大姑八大姨的事。
姑娘没说一句话。
急转弯,司机突然一个急刹车,母亲买的一袋东西掉在地上,苹果滚得满地都是,母亲慢慢扶着挪步去捡。
突然,那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发声了。“你看你,一个袋子都拎不好!”回头又是一句:“你在外面就不能少给我丢人啊!”
几个热心人在帮这个母亲捡苹果,那个小姑娘,却吐着嘴,冷冷地看着,一边斜着眼一边漠然地看着前方。
母亲整理好,坐到座位上,小姑娘还扭着身体冒了一句:“你以后可以让我省点心吗?”这个母亲的眼眶已经很红了,如果不是在这个公交车上,可能已经掉眼泪了。
我第一次听到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这样颐指气使地对待自己的母亲。
“你好好说话会死吗?”一个七十多岁的大妈,突然转过头不紧不慢地说了一句,“哪有这样跟自己妈说话的!”
“我心情不好!”小姑娘白了她一眼。
“你心情不好是你妈造成的吗?你妈心情不好倒是你造成的。”
诚然,不是你心情不好,全世界都得陪着你哭;不是你心情不好,周围的人都得忍受你的一切。
语言是人类的天赋,却也能对人类造成最深的伤害。古人云:“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特别是亲人之间,很多时候,我们缺乏的不是彼此之间的爱,而是沟通的技巧。
刘墉曾经在书中写过一件小事:他早上打电话问孩子,“你们到哪里去了啊?”孩子用了一句责难的话:“你难道不知道我今天要上中文课吗?”
因为这件小事,刘墉后来在文章中写道:孩子,你大了,应该知道说话的技巧,会说话的人,绝不是总以责难语气咄咄逼人的。“
越是亲密的人,往往越不会好好说话,良好的家庭氛围常常毁于一句话上,而造成伤害也是无法弥补的。
好好说话代表的不仅是修养,也是情商,越亲近的人,越应该好好说话,很多人在外面受了委屈或压力没有办法发泄,只好到家中进行宣泄,所以面对亲人,我们十分放肆。
现在有的年轻人就常对父母“出言不逊”:“都说了八百遍了,耳朵都磨出茧了”“别问,我说了你也不懂!”“叫你别收拾我房间,东西都找不到了!”
网上曾有这样一句话深深震撼了我:我们最大的错误,就是把最差的脾气给了最亲近的人,却把耐心、宽容给了陌生人,一个家庭,好好说话更是生活幸福的关键,越是熟悉的家人,就越应该,保持尊重和耐心。
情绪化的语言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好好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家庭,亲人之间表达感情的方式都不同,有的偏重外在的语言表达,有的偏重内心和行为,但只要有真切的感情,和善的态度,每个家庭成员就都能感受得到。
所以,孩子,请好好说话。
好好说话能让自己觉得快乐和幸福,也能让身边的人觉得快乐和幸福。何乐而不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