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国时期,学有百家争鸣,工有青铜文明。
古老的中国铜,牵扯着古中国大小列国那些王侯将相的命运,更耗费了无数能工巧匠的才华与岁月,那些消失和隐埋于历史时光碎片中的无名天才艺术家们的禀赋,浓缩了中华文明。
如果说春秋战国以前青铜器上常见的饕餮纹折射了人类对自然的迷惑、探索未知对自然的崇拜,那么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有力证明,纹饰开始伴随着时代和范铸工艺而不断的在发展、演变,大量反映生活、战争、狩猎、出行等等,是整个社会审美价值在科学和文化发展的双重影响下的一种感知和回应。

然而也是因为这样悠久的历史,自然的演变,流传的辗转,由于墓穴的塌陷、地层的变化、空气的变质,或是出土时所处空气中吸收了化学杂质与水分的灰尘带着酸碱性、使得氯等有害物质乘虚而入,青铜器不断锈蚀残坏,文物保护问题迫在眉睫。
还有的人非常喜欢青铜器,看到了就想触摸一下或是爱不释手,但是这对青铜器来说是不好的,很容易让青铜器受到外界的干扰而更为受损,人的手上难免会有化学物质,会对青铜器造成一定的伤害。
在青铜器的保护工作中,防氧防潮防氯的物理保存环境虽然可达保护条件,可也实在有限。很难预测青铜器文明的守护能达多远。
因此随着科技进步,新的保护措施应当指日可待。



三维扫描作为集光机电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首先它所具备的非接触的特点,能避免青铜器因接触而面临氧化受损等。另外,其测速快、精度高,对青铜器空间外形、结构及色彩的扫描也是相当全面。
通过扫描得到的的全真彩数据,我们依旧能欣赏到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那富于生活气息、注重实用而别出心裁的器形,华贵绚丽又不失大雅的纹饰,仿佛能望得钟鸣鼎食,听得言重九鼎。

若将现代三维扫描技术与古代青铜文明结合恰当,扫描系统中还可对青铜器的数据进行调整修补,有锈蚀腐坏的青铜器我们依旧能通过合适的修整在电脑上来恢复其原有的奇巧富丽,繁荣凝华。所得到的立体尺寸数据与青铜器的本真无异,或许有一天,青铜器经不起自然的侵蚀、岁月的打磨了,我们也有这个能力可通过三维扫描建成的数字博物馆来继续传承青铜文明,刻印民族文化符号,展现具有根基与底蕴的却更富特色与生命力的青铜器这一历史瑰宝,在青色的光影交错的瞬间,亘越古韵,回望经典,继续让感受华夏文化经久的魅力。

且让三维扫描这一新的科技成就追抚青铜足迹,带着历史本身的底色,散发新的光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