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读者,今天猫哥继续为你解读《沉思录》第三章 做人做事要目标明确。
在《沉思录》第四篇中,作者讲到两个问题,一个是做事不能漫无目的;另一个是万事万物总是变化着的,而且是有规律的。
在讲第一个问题时,提出了一个观点就是不能让你的行为漫无目的,指出:
人生是短暂的,机会稍纵即失,如果你每天的行为漫无目的,浑浑噩噩,到头来将会一无所获,更难说能够达到成功的彼岸了。
人们时常存有逃避现实生活的想法,总是在为自己寻找退隐之路,寻找一个种隐居生活。孰不知这种在压力面前退隐的想法,是凡夫俗子们共有的特征,因为如果一个人内心不能保持平静,无论你是退到何处,也不会找到真正的宁静。
内心的宁静是心灵进入井然有序的一种状态。一个不要总是对社会不满足,感到不公。人类是理性的动物,彼此存在、相互依存。对别人犯下的错误学会克己忍耐,是人类正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学会容忍人在生活中的过错,不能常期耿耿于怀。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社会之大,有多少因为互相的敌意、猜忌、憎恶、蛮力争斗而丧命。
一味的退缩、逃避并不能解决现实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勇敢地面对,而且不能做事毫无头绪,要全面了解事物,把握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本质规律找出来,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达到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强调万事万总是有规律的变化,且相互紧密时,作者说到:
万事万物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断变化是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根本属性,在宇宙运行的长河中,所有的事物的存在都是短暂的,最终都会湮灭。
时间就像一条河,里面的激流仿若是世间发生的大小事件。每一个事件发生,总是会被另外一个事件所替代,另一个事件最终也会消亡。新事物并不是杂乱无章的,也不是简单地替代原来的事物,而是符合理性内在联系的。
文中还用郝拉克利特话来说明,事物能够相互转化。郝拉克利说:“土可成水、水可成气,反之也是一样”。告戒人们要认真观察,思考事物内在的规律性,不要随意开口,或作出不符合规律的行为。
生活中,遇到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对每个人而言,没有人是幸运的。因此你也不要时常报怨你自己的不幸,重要是你要勇敢的去面对生活。世间事,不过白驹过隙而已。
总之,作者在文中是想告诉人们,人要遵守自然规律,不断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而不是选择逃避;要学会内心保持平静,而不要计较一时的得失和虚假荣耀; 要认识到万事万物是有内在联系的,而且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能总是用老观点去解决新问题,要因时而变;要始终抱着谦虚、宽恕、温和、谨慎的态度,勇敢地面对遇到困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