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坡的两旁和山涧里都长满了泡桐树,泡桐树是先花后叶的。现在正值花期,它便热闹着这个季节。
它的花一簇一簇的,似倒挂的铃铛,一串串压低着枝头,放眼望去,满是繁华。
它的花朵硕大肥厚,实在称不上秀气或淡雅,但花开得那么盛,累累垂垂,却又安安静静。
连成片的泡桐花也蔚为壮观,到处是紫色的云萦绕在枝丫间,却也是一种别样的景致呢。
“白者含秀色,粲如凝瑶华。紫者吐芳英,烂若舒朝霞”。用她那紫色的花塔来装点自己缤纷的梦,渗透着浓郁的自然气息和朴实无华的美,是这座山里标志性的容颜之一。

泡桐花为玄参科植物泡桐Paulowniatomentosa(Thunb.)Steud.的花。泡桐,乔木,高达30m。树皮灰褐色,幼枝、叶、叶柄、花序各部及幼果均被黄褐色星状绒毛。产地: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春季开花,时采收。性味:味苦;性寒。清热解毒。主治:肺热咳嗽;急性扁桃体炎;菌痢;急性肠火;急性结膜火;腮腺火;疖肿;疮癣;支气管炎。
药用部位:泡桐或毛泡桐的花。
性味归经: 苦、辛、平入肺经。
功效分类:解表药,辛凉解表药
功效主治:疏风散热、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治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急性扁桃体炎,菌痢,急性肠炎,急性结膜炎,腮腺炎,疖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克。
古籍考证:出自《河南中草药手册》。
相关选方:治腮腺炎(痄腮):泡桐花八钱。水煎,白糖一两冲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泡桐花的功效
第一:抗菌以及抗病毒的功效
现代科学发现,泡桐花和泡桐皮中含有一定的乙醚以及乙醇,这两种物质均可提取出抗菌活性物质。另外,泡桐花中含有的优选芝麻酥物质对于流感病毒以及仙台病毒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泡桐花中还含有一定的熊果酸,这种物质则是可以起到抑制细菌以及病毒的作用,效果非常的强。
第二:清肺利咽、解毒消肿
中医方面认为泡桐花性寒味苦,服用后具有清毒解肿以及清肺利咽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急性扁桃体炎、痢疾以及腮腺或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第三:杀虫
泡桐花中含有一定的泡桐素以及芝麻素,具有非常强的杀虫作用,特别是蚊蝇等。
第四:降压
泡桐花使用后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适合高血压患者服用,且体内所含的丁香甙可有止血的功效。治病效果非常的不错。
第五、对中枢神经的作用
泡桐花泡水喝能够起到镇静、催眠以及抗惊厥的效果。
第六、抗癌作用
熊果酸在体外对培养的肝癌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并能延长荷艾腹水癌小鼠的生命。
第七、治脚气
将收集好的泡桐花放在阴凉处晾干,在适量凉水中加入一把干泡桐花和少许白矾,放在火上加热,水烧开即可,待水不烫时,用此水泡脚。连续用此法泡脚三四次后,脚气几乎整年不会再犯。
临床应用
1、治腮腺炎(痄腮):泡桐花八钱。水煎,白糖一两冲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2、治腮腺炎、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结膜炎等:泡桐树花25g。水煎,加适量白糖冲服。
3、治玻璃体混浊(飞蚊症):泡桐树花、玄明粉、羌活及酸枣仁各等量。共研细末。每次6g,每日3次,包煎服。
泡桐花的做法
1、蒸桐花
把采摘来的桐花摘去老干,淘洗干净,控干水分,然后倒入色拉油拌匀,拌匀色拉油后,再加入面粉。
把倒入的面粉搅拌均匀,锅置火上加水烧开。铺上笼布,倒入拌好的桐花,大火蒸20分钟即可。蒸好后倒在盆中划散晾凉。吃时可加入盐拌匀。也可拌入辣椒油等。或用蒜苗回锅炒着吃。
2、桐花馍
大概做法是这样的,先用水焯下泡桐花,去掉其苦涩味,加把小葱剁碎,加点白面、盐进行调味,活成面糊状,开锅摊开,像烙饼一样做熟即可,桐花有甜甜的味道,吃起来香糯可口。
3、泡水
对于泡桐的吃法,最好摸过泡水喝。方法:取泡桐花,热水泡30分钟以上即可饮用。
4、凉拌
采摘,洗净,焯水去掉苦味,浸泡5-10分钟。加入葱末、蒜泥、麻油、香菜、精盐等等。
5、做粥
采摘、洗净、焯水,浸泡5--10分钟,起锅烧水,下白面,下泡桐花,后开即可出锅的。
年轻人青春发育期,脸上易长“青春痘”,用泡桐花可治愈,方法是:泡桐树开花时,采摘一把鲜桐花,晚上临睡前先以温水洗脸,取桐花数枚,双手揉搓至出水,在患部反复涂擦,擦到无水时为止,然后上床睡觉,第二天早晨洗脸,同法连用三天,一周后“青春痘”便会自然消失。
泡桐花的鉴别
泡桐花的鉴别主要是区分毛泡桐花和泡桐花的区别,这是两种药材。泡桐花比毛泡桐花稍微长一些、大一些,质地比较厚,有裂片和绒毛,泡桐花的花朵花萼颜色是灰褐色的,并且外部比较的细密,花冠则是白色的,毛泡桐花花冠则是紫红色。
泡桐花具有一定的毒性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泡桐花确实具有一定的毒性,同时它又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解毒方法是把泡桐花用灰浸浸,也就是用烧锅的草木灰,把泡桐花搓一搓。然后用凉水最少浸泡两个小时,便可一定程度上的去掉毒性。
泡桐花的禁忌:孕妇、经期女性不宜食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