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流动》是一本关于亲密关系的书,书的核心是“爱上容易,爱下去很难”。书的作者是一对夫妻——克里希那南达和阿曼娜。
相爱容易,长久相处难。谈恋爱是甜蜜的,结婚后很少有人不吵架,这就是爱的困难。两个人并不一定是没有爱,而是“卡住了”。
作者俩人在自己的婚姻生活当中,也经常遇到“卡住了”的状况,但是他们学会了一套让爱流动起来的方法。
听起来很有吸引力,也确实听了樊登讲此书后,得到很多启发。
不仅仅是亲密关系,在生活当中,随处都可用到脆弱性。
学会展现脆弱性,首先要探索封闭的过往。小孩子的爱为什么那么难得,因为小孩子对人们是完全开放的、天真的、信任的,他们能完全展现脆弱,对人充分地、无条件地依赖。
小孩子的开放,不可避免地受过伤,长大后慢慢地收回了对他人无条件的信任和爱。“当我们观察自己封闭的过往时,也会认识到自己是如何建立防御机制的。”
注意触发因素,我们是如何导致封闭的。我们感受到不安、烦恼、愤怒和伤痛的时候,要记得一句话,叫“烦恼即菩提”。我们怎么能够知道自己人生的卡点在哪儿,问题在哪儿,触发点在哪儿,只有在你生气的时候才能知道,只有在你充满这些烦恼的时候,你才能够意识到原来是卡在这个地方。
意识到受冲击的状态,就是感受到自己此刻受到了冲击。然后,在展现脆弱时分享自己的想法。展现脆弱不代表失去自我,展现脆弱也不代表失去立场,展现脆弱也不代表向对方乞求,展现脆弱只代表真实。所以我们在展现脆弱的时候分享自己的想法。
静静体验内心的感受,分享自己的伤痛、不安全感或恐惧,不要责怪或指责对方……
当我们在展现脆弱时,对方会觉得和我们更亲近。如果对方疏远或防备我们,那可能意味着我们仍然处于责备对方、保护自己的状态。
判断你跟一个人的关系是不是放松和亲近,你就看对方是怎么对待你的。
如果对方紧张、防备,先不要去他做深度的连接,这个时候是连接不上的,不用着急连接,而应该进一步地让对方放松,让对方知道,你是真诚地把自己的东西展现给他看。
没有人愿意完全赤裸、真诚、开放,但是我们都渴望获得亲密关系,这是人生当中的一个悖论。
随便问一个人:“你希不希望找到一个人爱你?”他会说:“那当然希望。”我们很希望找到一个人爱自己。你再问:“那你愿不愿意赤裸、真诚、开放地对待对方?”很少有人能够做到。
亲密关系的困难就在这儿,而不是难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好的人。
作者在书中还探讨了为何我们和他人之间停止了联系和交流。首先,当亲密关系发生、发展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常常把对方的存在视作理所当然,我们把对方对自己好也视作了理所当然。你想想看,夫妻之间吵架,总觉得对方不够好,对方对不起自己。和一个陌生人对比,那他比陌生人强多了吧?
我们原本就是陌生人,只不过领了一个结婚证,我们就住在了一块儿,但是你把这一切视作理所应当,觉得自己也给对方付出了很多。当最后变成“你付出的多,还是他付出的多”这样一个量化的问题,感情会越来越淡。
还有,绝大多数的亲密关系都缺乏工具,也就是说书中讲的包容、独立、展现脆弱、发展有意识的亲密关系、寻找触发点,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讲是陌生的,我们根本不知道亲密关系这么复杂。我们只是知道我很生气,我要骂回来。
再有,绝大多数人离成熟还很远。我们在一个不成熟的状态,动不动就发脾气,把一切都责怪在别人头上,总是试图控制和改变对方。
学会进入成熟的状态——独立、倾听对方、感受自己和他人的感觉,知道自己的痛苦不是对方的责任。自己的痛苦只是自己的责任,对方没有责任让自己完全不痛苦。意识到是自己的思维方式、对待自己的方式,造成了自己人生的困境和痛苦。当你能够越来越成熟的一个人时,我们才能够和亲密的对象彼此分享。
分享什么?
分享共同的兴趣、愿景和活动,保持积极热情的联系”,比如一块儿看电影、一块儿旅游、一块儿进行体育运动、一块儿探险、一块儿读书、一块儿完成一个伟大的社会实践、一块儿创业,都是很好的共同兴趣、愿景和活动。
分享自己的感受,在一起可以讨论感受,可以相互安抚情绪。
分享“如何解决冲突、误解和疏离”,生活当中有冲突和误解,解决它,这个过程也叫作修复之路。
爱流是一个能量场……爱流超脱了我们的自我……我们要持续地观察自己,善待自己,更加自信地维护自己的边界,不依靠别人来拯救我们或让我们快乐,并且学会接受和安抚内心的失望和挫败。其他的就不由我们决定了。
爱是盲目的,沉思会赋予它双眼。沉思会带来理解。一旦我们的爱情里既有爱又有沉思,我们就成了旅伴,而不再是普通的夫妻关系了。然后,爱情会变成探索生命奥秘之路上的一种友爱之情。
听完这本书,感受到作者夫妻俩的伟大,他们在一起生活,不但发现了亲密关系常常发生爱的“断流”,并且共同探讨出了让“爱”长久流动起来的方法,有工具可使用,并且提出来修炼自身,让自己成熟起来的“内生”观点……
每本书有每本书的使命,认真听、用这本《爱的流动》,将受用无穷。(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