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常常有这样的感觉,大部分读过的书或文字都会忘掉,那读书的意义何在?我见过最好的回答是:“小的时候我吃了很多东西,其中的大部分我已记不清是什么,但我知道,他们已经成了我现在的骨和肉”。读书,真的便是如此。
小时候,受母亲的影响,早早开始读书。母亲是60年代的高中生,因为家里姐妹多,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母亲爱读书,即使是干完农活休息时也要看会儿书,也总是会拿着家里的那些旧书读给我和姐姐听。到现在我还记得一些名字,《红旗飘飘》、《儿女英雄传》等等。所以,从小对书就有莫名的亲切感。
六岁的时候,母亲送我上小学,老师不收,嫌年龄太小。母亲找到校长,让他考考我,我一口气背了好多母亲教给我的东西,校长很吃惊,破格让我入学了。村里消息传得快,后来街坊邻居见了我总会夸上几句。这是我第一次尝到读书的甜头。
进入小学后,母亲越发看管的严了,除了写作业,每天还要看着我读书、背东西,小学二年级,我就背下了一本厚厚的作文选。也正因为母亲如此苛刻地要求我读书、背书,三年级时,我代表学区去参加作文竞赛,一篇《我的铅笔》获得了全国小学生竞赛二等奖。母亲坚信读书有用,时刻提醒我要读书。
被母亲要求的久了,读书就慢慢成为了我的生活。那个时候,能看到的书不多,家里那些旧书早都被我翻遍了,于是,母亲又去亲戚家借书。一次,母亲竟然从小姨家搬回来一箱书,我欣喜若狂,这一年都有书看了。
童年的阅读塑造了我的精神世界,我就这样断断续续地一直读着,没有刻意地去选择过,喜欢的书拿起来就读。
直到去年我加入徐文祥语文工作室后,徐老师对我的阅读情况作了一个具体的分析,帮我指点了阅读的方向。通过一年的努力,也真的觉得自己的阅读上了一个新台阶。
这一年我的阅读更宽泛了。从教育专著到文学作品,从哲学著作到传统经典,都有所涉猎。阅读也更深入而系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