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心情超级不好,超级乱,所以偷懒了,不写交流日思了。把我以前写的一篇文贴出来,充数吧。
鸡汤
和一群初二的小孩儿聊天。你一言, 我一语,我眼里的他们,像一群快乐的小鸟。他们煞有介事地告诉我,他们写作文的秘密。这个秘密就是----鸡汤。他们写作就是熬鸡汤,他们写的作文就是一碗碗鸡汤。有一个孩子简直到了“无鸡汤,毋宁死”的地步了。他不仅把别人的鸡汤写到自己文章里,自己也写鸡汤,戏言自己写的都是“毒鸡汤”。
我想到了年轻时候看的美国成功学大师卡耐基的书。书里的具体内容早已都如晨雾般随风而逝。现在细细想想,卡耐基的书应该就是给年轻人熬炖的一碗碗浓稠的“心灵鸡汤”。喝了这碗汤,年轻人会陷在梦臆中,仿佛在梦臆中就能成功。
还有一位熬汤大师,是在《百家讲坛》说《论语》的于丹。于丹用现代人的现代语言,解读古老经典。把孔圣思想用小故事大道理的形式解读出来,接了地气,也聚了人气。可是后来于丹的这种鸡汤式的通俗演绎也招致很多诟病。经典变成鸡汤,不能营养现代人日渐消瘦的心。
俞敏洪在公众号里发了一篇文章,题为《徐霞客在当代的精神象征》。我认认真真,从头到尾读了两遍。他的文字,表面简单,内里深透,很耐看。他说,八个字成就了徐霞客:爱好、好奇、探索、记录。徐霞客的记录是随心的,自然的而不是功利的世俗的。所以不管他辗转各地,条件多么艰难,身体多么疲惫 ,不会忘记的始终只有一件,那就是记录。一部《徐霞客游记》记的是他的行迹,更是心迹。余敏洪说:“人生的整个旅程,是一场结局很空的旅程,结局是空的,是没有意义的,但是人生的意义在于过程以及你对过程的记录。”
写作就是对生命过程的记录,这个记录一定是你的,而不是别人的。这个记录不是鸡汤,它应该是一种声音,一种心灵深处,时光深处的声音。
一个几乎和写作并无交集的人,今天跟我说,他很想记录那一瞬间的感受:一只鸽子,在被高楼分割的天空飞翔,城市的高楼大厦已成它另一个牢笼,它没有真正的自由。徐霞客一生在寻找着自由,可是哪有真正的自由?
一个写作的人,他的文字从心里来的, 首先一定是他的思想,是属于他自己的。这个思想可能会给别人带来启迪、抚慰或是疗愈。它是食粮填饱脑袋,绝不是鸡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