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昨晚我又食言了。熬夜,看了一个女孩的十年。她是一个普通小城里的女孩,曾经在十七八岁的年纪质疑高考,最后还是按照父母的心意过完了传统的高中生活,上了自己心心念念心理学。她原本认为是一门学习解开自己心里疑惑的学科,可是这个理性的科学,教她的是学习如何测量,如何通过理性科学思考心理学。这一切与她想要解放自己的想法背道相驰,她浑浑噩噩的度过了四年。在学校的业余生活接触了瑜伽,她也通过瑜伽走向了神学之路。她渴望自由,渴望离开一个没有人认可渺小自己的世界。就在25岁那年,瑜伽中心给她安排了一个西方志愿者的活动。在国外她好像得到了自己被认可,也被国内认识的人羡慕赞美。她觉得这就是她的不同,她想要寻找不同,渴望和自己从小到大的人不一样的生活,她喜欢欧洲的生活。就在27岁那年她又来到了欧洲,她这次想要在这里停留更多的时间,可是她的物理数学都丢了,只能申请偏文科的学科,也在那边熟识的人介绍下接触了和平与冲突的学科。这门学科与她心理学衔接度很高,也有她想要搞明白的哲理性生命思考。但是27岁那年,就在她被迫回国的最后一天,旅游签结束的前一天,她在朋友的帮助下拿到了学生签。她碰到了疫情的流感,一个瘾君子的不相识的朋友救了她的命,在恢复意识后她离开了,也对那个人打心里感恩。但是28岁那年她的朋友,因她喜欢流浪把她介绍给了一个循游教学的和尚,她和他们一起开个巴士改造的房车一起欧洲多个国家远游。她中断了她的学业,并且在认识7天之下和其中一个和尚,确定了恋爱关系。并且在那一年意外有了小朋友。她的生活再一次改变,她现在开始进入了神学圈。3年过去了,她成为人妻成为母亲,她在31岁那年打算复出,给自己独立的生命意义。她回国和这位外国丈夫举办了婚礼,也开始结交国内的朋友,拓展丈夫神学的国内市场。她开始做自媒体,她展示的是一个实现自由,实现低物欲生活,亲近自然的松弛感的成长之路。
最开始看到她的故事,是因为评论区两群价值观的碰撞。一方理性视角,认为这个女孩的成长之路,在荼毒国内青春期孩子,会形成一个社会价值观。不想学习的人通过流浪认识一个底层百人结婚,获得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过上低成本生活,然后向大家宣扬洒脱自由的生活。这是西方资本家想要通过思想文化打倒我们的开始,所以抵制这种视频宣扬。这个视频的本质是女生误入了西方男人创造的假象,无法脱身,开始帮她老公收割国内那些被伤或者思想单纯的人的钱。另一方感性视觉,认为神学也是一个通道,大家都要尊重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小众不代表没有。他们在流浪的路上,遇到了灵魂彼此靠近的人,这是真实的,你没有感受到不代表不存在。这个女人是如此,国内相信神学愿意花钱去学习的人亦是如此,期望对方能尊重大家的生活方式。
这是一个非常有思辨的主题。人有内向和外向,思想也是有偏理性和偏感性的人。感性的人获取幸福和痛苦来的更容易,他们就像一块海绵,太阳底下很快干了,放水里很快就吸很多水。理性的人像玻璃,太阳射进来,只会进去或反射,不会真的改变玻璃内部的结构。感性的人会得到更多的体验,他们对世界更加敏感,也会给世界更多的反馈和回应。
老子说“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宫崎骏说这个世界没有真正的感同深受。每个人的认知不一样,看到的世界也不一样。有些人他们愿意冒险,他们在冒险中获得人生过山车的体验,有世俗意义的高峰也有大家认为的低谷。理性的人更会分析利弊,能快速看清事情的本质,会减少风险,也相对来说人生更加的稳定、曲折率较低。
那个“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顾老师,在6个月后定居成都的古镇上,成为了一个客栈经营者,一个妻子,一个母亲。你们觉得她不像全球旅行的博主,走过风雨走过世界每个角落,没有实现她的豪言壮志。可是在她认为,人生的体验,就是出去看看。每个人对出去看看的标准不一样而已,她觉得十年不在体制内按部就班的生活就是出去看看,她已经有了生活磨砺出来的技能和成熟就是出去看过了。
是的,世界有二百多万物种的生命,其中有37万种植物,世界很大,每个人不一定要有一样的生命。上帝视角,每个人都有来这个世界的使命。是苦难,是富贵,是平凡,是万人瞩目...都是世界上的生活。
Ending Music :烛光
专辑: 阿弥陀佛么么哒
歌手:靳松
来源:越阳你在天堂安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