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高中第一堂课,班主任在黑板上写下了这八个大字,让我们牢牢记住,这是做人的道理。
当年我懵懵懂懂,哪里知道什么高调、低调,延续着初中的调皮捣蛋,一下课就满教室乱窜,和同学打打闹闹,甚至上课也不知收敛,让老师头疼不已,尤其是我嗓门很大,经常搞得整栋楼都回荡着我的声音,所以每次被抓包,别人跑得掉,我是绝对跑不掉。“我在校门口就听见了!”班主任经常拿这句话来对付我的狡辩,就连年级主任也不喜欢我,我还困惑了很久,明明我成绩也算不错啊,不就是嗓门大,喜欢和同学打打闹闹吗?
后来重新分重点班,年级主任点着名把第一、第三、第四名的乖乖仔拉进他带的重点班,唯独我这个第二名,他视而不见,说了句还是要有个成绩好的领头羊留在普通班,我信了你的邪!这时我才明白,自己被拉黑了,我气鼓鼓的让爸妈帮我转学,花了好几千借读费进了市重点中学,下定决心将来在新学校考个重点大学,把通知书扔他们脸上。
临走那天,我假惺惺的拿着笔记本挨个找老师同学写临别赠言,班主任大笔一挥写了八个字: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进了新的学校,我才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突然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同学不熟悉,老师不熟悉,而且这里各个都是尖子生,自卑感油然而生。这下,我真的低调了,整整一个星期,我一句话都没有说过,要不是后来新认识的朋友一直带我玩,一直鼓励我,可能就会演变成抑郁症,从此之后,我开始越来越乖,课堂上小心翼翼,课下也安安静静,大家都觉得我是个细声细气的斯文人。
我开始认同前任班主任的观点,认为低调沉默是一种成熟稳重的表现,是为了积攒爆发的力量的潜伏。对于这个论点,我有很多论据,比如电视上那些沉默寡言、深沉内敛的人都是极其厉害的人物,而我们班的学霸最喜欢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做题。当时只有15岁的我,决定做一个低调的人,上课不再积极发言,主动要求坐到后排,班级活动在旁边看热闹,表演节目就做后勤。
但是如何高调做事,我却没有想过。因为我觉得等到积累了足够的力量,开始做事自然就是一飞冲天,高调进行了。谁知最后变成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透明了。
大学时期,我变得很迷茫,自身低调到透明,什么圈子都难以融入。加入学生会?没勇气;参加社团活动?没兴趣;参加体育比赛?班级没人参加,不去不去;谈恋爱?被拒绝多丢脸,一定会出丑的,不要不要!
最后的结果就是,在外面滚了一圈,又滚回了家乡。四年时间就像做了一场梦。有次给大学同学打电话,说了半天,他问了句:“你是哪位啊?”呵!他竟然不记得我的声音。
多年来我最不愿意承认的一点,我自卑。从高中转学后,我就开始自卑了,所以再也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我压抑自己,变得低调透明,只是想躲开别人的视线,不被他人的眼神和言语所伤害,毕竟世间哪有那么多温柔。
如果是中学写作文,到这里就应该有个转折了,什么突然间顿悟,改变人生之类。可惜,这是现实,我们注定会因为曾经的错误而艰难前行,但我们的生活仍然有改变的可能。
参加工作后的第二年,单位举办演讲比赛,当时我是个见到领导就绕道,开会永远在最偏的角落,汇报工作声音都发抖的人,这种出风头的事怎么能做,坚决不干!但是领导比我更坚决,说年轻人必须参加,你多大?我没有正面顶撞的勇气,只好默默下去准备演讲稿了。
好不容易凑了一篇从头到尾都是假大空的稿子,这也是没办法,对于为人民服务,我一个刚入职的新人,真没那么多真情实感。之后我每天晚上都捧着稿子背诵,一句句念着干巴巴的句子,因为怕被爸妈听见我写的那些假大空的话,只能小声念,甚至不出声,然后就见我一边念着无声的台词,一边做手势强调感情,好好的演讲被我整成了一出蹩脚的哑剧。
我一定会搞砸的!当时我内心充满绝望。
其他几个参赛的同事也没什么演讲的经验,都很紧张,于是大家一起讨论着上台后怎么才能不紧张。有个同事说,我们紧张多半是因为被领导盯着,要是看不见他们的脸,也许就不紧张了。我想了想,这个办法好啊,简直是给我量身定做的,因为我三百多度近视,摘下眼镜可以顺利走上讲台,但是看不清两米外那一排领导,虽然不知道能缓解多少紧张情绪,但应该能把演讲稿背完。
比赛那天,我拿掉眼镜,忐忑走上讲台,上去后,前面一片雾茫茫。这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当我拿起话筒时,竟然完全不紧张了。我酝酿情绪,中气十足的讲出了第一句:尊敬的各位领导,我是8号参赛选手……我演讲的题目是……接下来,我从容不迫,从胸腔发出洪亮的声音讲完了整篇稿子,在并不空旷的会议室里,我听到了回声。那些肉麻兮兮的句子,那一刻居然很有震撼力,最后,局长带头给我鼓掌,整整一分钟!我懵逼了,大家也震惊了,说你声音这么大,这么自信,完全看不出来啊!当时我只有一个想法,原来我的声音是这个样子的!
多年来,盲目的低调,让我失去了自己的声音,失去了自己的存在感,庸庸碌碌地活着。而它们一旦失去就很难找回来,请大家千万珍视自己的声音,我们不能自我放弃,也不能让它被人剥夺,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声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