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几年代的一个晚上,中学,)学校的电铃如约地起来了,我们放学了,我们脚踩风火轮般地收拾完,就一路小跑着到了我们的集合地点——旗杆下。一看初一的和初二的小伙伴都来全了,还差初三的小秋没来。小秋终于风风火火的跑来了,她笑着,仿佛已经准备好了这一路的八卦资料。
刚出校门的时候,我们的校花就在就在我们前面不远处。刚走到大公路上,小英说:“我敢说,我叫一声赵琳,她准答应。”,小红说:“你得了吧!人家认识你吗?”你别不信,她大喊一声“赵琳——”“哎——”还真有一个女生回答。
我们都会意得笑了,那校花赵琳也肯定认位是熟人在叫她吧。
路上的一大群行人都是我们中学的同学,大公路上没有路灯,也没有疾驰而来的汽车,顶多也就是辆自行车。既便有轿车开过来,我们也要用羡慕的眼神目送好远。
我们大都是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我们无所顾忌的走着,还有的是一路小跑。黑漆漆的夜晚,我们看不到彼此的模样。有的只是高谈阔论,还有的嘻嘻哈哈的笑声。
夜幕给我们带来了恐惧,也带来了安全。我们既看不到别人匪夷所思的表情,也看不到别人诧异的眼神;我们都看不到彼此的模样,我们都走上了一个人的舞台。我们有人开始大声唱歌,有人在吹着响亮的口哨,有人在边走边跳。也有人唱起了变了调的京剧。直到前边商店门口射出的灯光,才让我们不好意思的停止了各种变态。
复旦大学有条不成文的规定:只要不影响到别人,随你怎么变态。不是吗?
感谢那条马路!那是我们曾经的舞台,它是我们恣意释放青春的地方。我们一路走来,不知采了多少谜语,也不知说了那个偏心的老师多少不满的话语,还有那几个帅帅的刚毕业的年轻男老师得各种欣赏,还有快要考试的各种哀伤。还有我们对前途的迷茫。或许那是我们和世界开始对话的模样。
再也回不去了,那曾经的青葱年少。
现在的孩子们没有了走读的习惯,因为路上的车来车往,让老师和家长望而生畏。他们像被囚禁在牢笼里,出不来校门。回到家里,对父母也没有太多的言语,有的是网游,微博,知乎和天涯。那是他们认知社会的窗口,他们情绪的发泄地。有阳光的地方就有阴影,那里有绿草丛生,也有荆棘满地。他们知道的的也越来越多,他们也越来越脆弱。他们谈恋爱也变得无所顾忌,他们为能爱仗剑走天涯,他们也受不了压力而自杀。
他们好像活的更透彻,也好像过的更寂寞。他们少年老成的模样,让人心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