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帕斯卡说:“人们的所有不快乐都源于一个简单的事实,就是他们不能安静地坐在自己的房间里。”可是,“安静”太难得了,它是奢饰品。
能安静读书,冷静做事,平静处世,这是一种人生境界。
在课堂上,安静的背后是专注、修养和班风;在公共场合,安静的背后是社会的文明和素质;在紧急关头,安静的背后是强大的心理和处变不惊。
通常吵闹的情况,多发生在管理规定不严格的老师课堂上。所以老师需要制定特殊的一些课堂规定:比如教给学生如何倾听、如何发言、如何记笔记等。学生没有引领,就会像野马脱僵,不知所为。如果知道课堂该做什么,就会逐渐有序,直到养成习惯。
如果是自习课,则要合理安排自习时间和学习任务。记录作业任务,科学安排时间,独立思考……养成这些习惯,都有利于让学生自习课上的安静学习。
很多时候学生上课不能安静倾听,总是说小话,还有一方面的原因是由于学生感到老师的课无趣无聊。这就需要老师自己反思教学,精心研究教材,悉心研究学情,以适合学生的方式传授知识,而不能只是一味讲讲霁,搞满堂灌,还怪学生不听,总是不能安静。
我们的学生表现出的种种迹象表明,我们没有让孩子们安静下来。安静下来,就能听见声音;安静下来,就能看见风景。整日处在奔跑喧闹中,释放的不只是孩子的“天性”,还在滋生“野性”。真正懂得安静的学生,是玩的时候放得开,静的时候收得住。
社会环境很开放,孩子们能得到足够的爱和尊重,还有全方位无死角的保护。但希望这些不要成为孩子们“放纵”“任性”的土壤。
希望我们老师和孩子们在凤园里,能独享一份难得的“安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