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忌讳,谈谈生死
纪录片《人生第一次》最后一集《告别》,记录了携手走过四十几年的一对上海老夫妻,妻子患了阿尔茨海默病,丈夫照顾妻子的故事。
片中的情节数次让人动容落泪,面对疾病妻子,丈夫依然深爱她,每次去养老院看妻子最先问的就是妻子记不记得他,他最怕的事情就是妻子忘记他。
电影《寻梦环游记》里面说,人真正的消失并不是死去,而是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人记得你。
老爷爷害怕妻子忘记他,他一遍一遍的问妻子他的名字,每次老奶奶回答出来,他都开心得像个孩子。
老爷爷为自己立了遗嘱,在他死后,他想要把遗体捐献出来,在立遗嘱中心,有很多老人来提前交代身后事宜,在这些老年人身上,你看不到对死亡的恐惧,更多的是一种淡然,超脱,无畏,这种状态,只有经历世事,到了这样的年纪才能有吧。
人的一生要学会很多东西,直面死亡也是人生必须学会的功课,只是我们很乐意接受新生,死亡这门功课,不太容易学会。
第一次对死亡有了很深切的体会是五年前,爷爷因为意外摔伤头部,在重症监护室住了半个月并无好转,家人放弃治疗,爷爷就这样离开了。
那段时间,我不知哭掉多少眼泪,我无法接受好好的一个人突然摔一下就摔这么重,我无法接受他不能再醒过来的事实,是我坚持要让爷爷一直治疗。
在探视时间,我去看爷爷,看他身上插满管子,我告诉他我的婚讯,给他讲很多开心的事情,我看到爷爷眼角有泪,我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听到了,那时候我特别希望出现奇迹,爷爷能好起来,跟我们回家。
最后家人背着我为爷爷办理了出院手续,在很长一段时间,因为这个,我对家人怀有不解和恨意。
后来,我看到一篇文章,讲的就是我们该如何好好的面对生死,看了那篇文章,我才对爷爷的离开释然了。
我同意里面的观点,其实爷爷当时的情况除非有医学奇迹,他才会好起来,如果那时候爷爷能说话能表达,他可能并不太想在医院接受治疗。
对于他来说,全身插满管子,连呼吸也要靠机器维持,这样的活着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受罪,与其这样毫无生命尊严,毫无生活质量的活着,还不如离开,死亡对于他来说更是一种解脱。
只是那个时候,他无法为自己做决定,他的儿女因为看不到希望选择放弃,这样的决定对他来说,也许不是不孝,反而是他所希望的。
只是那时的自己沉浸在自己的悲伤里,还没有面对死亡的经历,后来才明白,面对死亡,只有小孩才会像我那样哭闹,大人们早已经收拾好情绪,去面对和处理他们逃不开的这一切。
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多少美满的家庭破碎,人的生命在这种时候显得多么脆弱不堪。
我们慢慢长大,亲人慢慢变老,生老病死这个自然常态,每个人都逃避不了。
节目中,老爷爷立完遗嘱后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千般不舍千般舍,万事不甩万事甩”,到了生命的尽头,虽然留恋,也终归洒脱。
而活着的当下,就应该好好的活着,好好的爱家人,好好的去工作,好好的追求梦想,好好的多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我们的一生虽然平凡,但是也要好好的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