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简友广场每天写1000字
心理漫谈《道德经》第十三章:大道至简,道即吾身,宠辱不惊,身为天

心理漫谈《道德经》第十三章:大道至简,道即吾身,宠辱不惊,身为天

作者: 王明鹏 | 来源:发表于2023-06-06 06:40 被阅读0次

《道德经》第十三章曰,“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这章大概意思:受宠受辱都是受惊,自家性命和最担心事情都是最为看重。宠辱若惊,受宠是软弱而非示弱,得宠惊喜,失宠惊恐,受辱也是如此。担心事情和担心性命一回事,之所以恐惧,由于太在乎性命,如果死都不怕,还有什么可以恐惧的呢。因此,像尊重自身一样先尊重别人,才会得到别人尊重;像关心自身一样先关心别人,才会得到别人关心。

很有意思的一章,“弱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我是流氓我怕谁”,“人不要脸,天下无敌”,“老子豁出去了”,这也可谓底线思维,类似老子反复强调的示弱心理。结束语则类似人际交往黄金法则,“你想要别人怎么对你,你就要先怎么对别人”。

老子认为想要做到宠辱不惊,就要保持心情平静,理念就是有豁出去了不要脸不要命思维,方式就是像对待自己那样主动对待别人,才会人际和谐生活幸福。

宠辱不惊,以身为天下,这些都是反人性本能的,正因为反人性才会有用处,又是生活辩证法。

比如怕死是人性,不怕死是反人性,反过来说,不怕死反而更大概率获得尊严,在残酷环境中活下来,这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就心理健康而言,不无自我疗法就包含“不怕死”,破罐子破摔看似自暴自弃,但从心理健康角度却是有益的,因为释放了能量,没有了期待,缓解了压抑。

一不怕死二不怕苦,这句话看似简单,却有着自我暗示般催眠作用,关键时候可以挺身而出,绝不含糊,因为底线思维的威力是巨大的。

比如以身为天下,类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贵”自己就要“贵天下”,“爱”自己就要“爱天下”,类似“己所欲施于人”,自己先做好示范,不求回报,这就是“道”。

人际交流黄金法则是“己所欲施于人”,想让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更进一步是白金法则,“自己做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做的要满足别人需要”。

人际交流黄金法则和白金法则对比起来,就是以自我为中心转换到以别人为中心,用白金法则来解释老子这章结束语,“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可以理解为:以别人需要方式尊重别人,才可以得到别人尊重,以别人需要方式关心别人,才可以得到别人关心。

相关文章

  • 与自己和解,是一生的修行

    《道德经·第十三章》中讲:“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

  • 张咪第319天寄语

    随感 【道德经】第十三章,吾所以有大患者,以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所以有大患,因为有我身,如果无我身,还会有...

  • 道德经8

    毛笔字临帖打卡Day8 第十三章(下)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 学习笔记丨保持自我控制

    《道德经 第十三章》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释义:我们之所以有那么多不自在,那么多患...

  • 贵大患若身

    《道德经》第十三章中的“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第一句好解易懂并常用,且有变易,诸如“宠辱不惊”、“宠辱无惊”等。...

  • 13-1 宠辱若惊

    13-1“何为宠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出自《道德经》第十三章...

  • 《道德经》杂谈:患之在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道德经...

  • 贵大患若身

    道德经里面说,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以寄于天下,爱以...

  • 张咪第57天寄语

    随感 春运声音开始了,晕车之人: 1.口含老姜片 2.盐泡橘子皮水 【道德经】第十三章 及吾无身 因为我有身,身体...

  • 宠辱若惊

    道德经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漫谈《道德经》第十三章:大道至简,道即吾身,宠辱不惊,身为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yuw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