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两遍课,反复看作业要求,这次的作业很有难度,中途因为太困睡着了,醒了又赶快继续听课。
1.镜映移情是夸大自体断裂或者说镜映需求因为各种原因被潜抑至潜意识中,受本能心理动力的影响,这种原始的需求中被压抑部分始终要寻找机会重新回意识中,当防御松动,潜抑这部分需求被激活从潜意识向前意识浮现的过程。
夸大自体表现为自体客体对胜任感控制感的一种需求,渴望得到认可和肯定,通过幼年时重要养育人的同频回应和逐步撤回共鸣性回应即恰好的挫折,会有助于孩子形成人格的微结构,如果得到是一种创伤性体验,这种需求会被潜抑。以我自身为例,我始终因为对外界评价的高敏感而困扰,比如当我在社群中回答问题后,或者文字表达了对朋友同事家人看法后,我久久的不敢看回应,有时会害怕到直接删了不看,我担心面对不被认同的情景,与此同时我还无数次自动去回答问题,经常鬼使神差的会用一整天什么工作都不做了,在社群中回答问题。有时我因为一些事,约定的时间到了,我不能赶到约定地点,我本该及时将发现的情况与当事人沟通,把双方损失降到最低,但是我不敢面对,我会选择直接不看手机不接电话,仿佛这件事我就不用面对了一样,但是这些猜测别人否定我的难堪的感受又反复跳出来,让我很痛苦。这些时刻都是我潜意识中对认可对肯定的需求向前意识上浮的过程,它们渴望回到意识中,希望被我重新整合到意识中。
2.临床中镜映移情诠释的时机,我说一下我的感受,镜映移情出现后,立即进行诠释,可能会打断来访者进一步更深入更广泛的联想,镜映移情初步表现可能是对身边近期出现的人和物的移情,敏锐的咨询师已经感受到了,但是更为接近原始动力的人和事件,还需要建立更长时间连接关系,通过共情-内省的方式进一步收集来访者精神世界的资料,徐老师说镜映移情的出现,初步可以判断创伤的位置大概出现在夸大自体形成的时期,就可以定位出创伤出现大致时间点,当来访者通过联想,镜映移情的时间与夸大自体形成的时期很接近,并且来访者通过对移情感受的陈述体会到的如释重负感比之前的都要强烈,就是诠释的时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