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机构老师,托双减的福,学期已过半,还没有见到拿着卷子来找我们“兴师问罪”的家长。
压根就没有考试呀。
神奇的是,虽然不考试,但谈论考试的家长却越来越多了:
“学校不考试,我们心里没谱儿啊,不知道孩子学的怎么样!”
“我在家安排孩子单元测,孩子说学校都减负了,我还要让她做卷子,拒绝了!”
到后来,有家长直接冲到办公室说:
“老师,麻烦你给孩子们安排考试一下吧!”
不得不说,考试君,作为一个公平有效的检验工具,还是深得人心的。
这门课学的怎样?这个单元学的怎样?这个学期学的怎样?啪,一场考试,来给你定个ABC。
在关键时刻,不仅仅是评价,考试还是选拔工具,比如在之前大热的小升初择校,以及中高考,竞争激烈,一分压倒一批人。
遗憾的是,只有少数孩子意识到:考试不仅仅是评价工具,更是有效的学习工具。
在《认知天性》这种书中提到:
“与反复阅读这种复习方法相比,回想事实、概念或事件会更有效。这种方法被称为检索式学习。”
“从记忆中检索知识有两大显著的好处:一是这能告诉你什么是你知道的,什么是你不知道的,然后你就可以判断以后要把经历放在哪个薄弱的环节上,加以改进;二是回想已经学过的东西,会让大脑重新巩固记忆,强化新知与已知之间的联系,方便你在今后进行回忆。
检索,也就是考试,可以有效地中止遗忘。”
我们成人学习,有一句话叫“知识没有用,是因为你没有用”,只有你用了才是你的。重要的不是输入了多少,而是我们能输出多少。
孩子学习,也是一样,很多时候就是“一听就会,一做就废。”实际上,“听”只是解决了“学”的问题,而“做”是“用”层面的事情。
学生阶段,是知识性学习,强调能否记住,能够运用解题。那怎样才能帮助孩子加深记忆,巩固知识呢?
考试就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考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得不“痛苦检索”的过程。
人的记忆有很强的“储存”能力,但是能够“提取”的容量空间并不大。因此记忆的提取,才是我们能否记住东西的关键。
而记忆的提取过程越痛苦,提取后遗忘的可能越小。也就是:学习越轻松,效果越不好。
所以平时对着书复习十遍,也不如合上书,在脑子中检索一遍。
其次,考试会给我们适度的压力,这有助于激发大脑的潜力,迅速地完成新旧知识的甄别、运用。
特别是在高年级,知识密度越来越大时,有些孩子拿到卷子会自我赞叹:这个题这么难,我当时是怎么做出来的?!
最后,考试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可以针对性查漏补缺。
当我们不仅仅盯着分数,学着从考试中有的放矢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学习效率可不就蹭蹭蹭上去了。
所以呀,要想学习好,考试少不了。
温馨提示:在家里考试的孩子,记得要闭卷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