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故事读书每周500字
三小时的儿童心理学讲座,我学到了什么

三小时的儿童心理学讲座,我学到了什么

作者: 墨行说 | 来源:发表于2021-09-27 13:35 被阅读0次

昨晚,听了学长孙国强博士关于儿童心理学《孩子的成长规律与家庭教育 》的讲座,谈下收获。

01正向引导

这是很多家长都听说过并且一直挂在嘴上的词,但却很少有家长能够真正做到。

所谓的正向引导主旨就是要多赞美、多肯定,少抱怨、少批评。

我们都知道这个原因,但看到孩子作业慢、反应慢、不听话的时候,还是会条件反射得“阴云密布”,孩子心理上也是“不堪重负”。

你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吗?

02强化信心

信心比黄金更珍贵,我们让孩子学的再多,如果他的内心是自卑的,又有什么用呢?

如果孩子有一颗自信的心,即使他没有其他孩子懂得多,但他会更敢于展现,也就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肯定,就能正向循环。

孩子的朋友圈需要一些比他不优秀的人的陪衬,如果都在一堆的优秀圈里,虽然可能也会被激发得更优秀,但自信心是被打击的。所以有时候,不妨“宁做鸡头,不做牛尾”,在还不错的圈子里,做那个最好的。

因为,“冠军思维”会吸引更多的资源到孩子身上,宏观长远来说,性价比更高。

03选择放手

你是走路牵着他走,还是他牵着你走?

你自己定时间喂奶,还是是等到孩子饿了哭叫再喂奶?

你是给他穿好棉袄再出门,还是等他说好冷我要穿棉袄?

你是给他盘子里夹菜说吃这个,还是等他说那个好吃吗我要吃?

你是告诫他先做作业才能玩,还是问他你要先作业还是先玩,还不提醒时间?

有没发现,如果是前者,孩子都是被动接收;而后者,孩子是主动提需求。

潜意识的暗示,会告诉孩子“不是你要我做,是我要做”。

长此以往,长大后就会更有积极主动的品质,因为他知道——这是我的事,我这么做对我自己有好处。

04敢于尝试

“危险,不要这样!”

“为什么要这么写,不是应该这样写吗?”

“这个不好,换别的。”

你会经常这样提醒孩子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吗?

其实对错并不重要,结果并不重要,关键是要试错。在试错的过程中体验生命,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找到生命的乐趣。

试错的本身,就是一种经验和财富。

多跟孩子说“不妨试试看,要多尝试”,这样他的好奇心会更能被激发,长大以后会更有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当然,前提是——安全。

05反馈好奇

“爸爸,蝴蝶为什么飞得比小鸟鸟低?”

“妈妈,飞机为什么那么响?”

孩子会问千奇百怪的问题,有些问题还是莫名其妙的。

你是都回答呢,还是会说“就是这样的呀”,或者是说“别烦了”?

如果孩子的好奇心没有得到反馈,长此以往,就会扼杀他的好奇心。以后即使是学霸,估计也是只会考试,而不会思考的人。

可以正确回答,或者装傻说“我也不知道哎,要不你问问老师?”

如果都回答,会让他有自卑心理;说不知道,他会觉得“原来爸爸妈妈也有不知道的东西”,会帮助自信心的维持。

另一方面,让他学会寻求别人的帮助,寻求其他解决的渠道。

这样以后遇到问题,他也会思考——我还能怎么做。

06顺其自然

“3岁就开始学钢琴?大错特错,8岁才行”

“早教学习各种技能,揠苗助长”

生命有她自己的成长规律,过多的干涉,长期来看,不一定是好事。要顺其自然。

比如说,孩子的注意力本来就是发散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自动聚焦。如果一味的强调专注,以后可能会反弹。

比如说,北大清华学子,九十月份的比例远高于七八月份的,因为脑部发育时长高于后者,一步前,步步前,总能领先同龄人,这就是正向的“马太效应”。反之,早入学的孩子,就会觉得很累。

如果你再来一句:“怎么这道题都不会?!”

07独立自主

我们都希望孩子能有很多优秀的品质,比如说好奇心、创造力、学习力、意志力等等。

我在书房的“品质帖”墙上也贴了很多希望孩子拥有的品质,某个行为如果对应到某个品质,我会把这个品质贴到“品质帖”上,表示他拥有了这个品质,能强化孩子的正向思维。

那么多品质里,最最核心的,我觉得应该是——独立自主。

独立自主是所有品质的内驱力,主要拥有这个能力,其他的不管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品质和能力,都能像“海绵”一样,吸收过来。

08快乐学习

“学海无涯苦作舟”?

杨政宁当年就因为这句话拒绝回母校演讲,学习为什么是“苦”呢?

在我眼里,学习一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过程是“痛苦”的,但心态是很“快乐”的。

说个印象比较深的例子:

家长:今天学校有什么开心的事吗?(强化快乐心态)

孩子:巴拉巴拉巴拉。。。

家长:那有什么作业吗?(强化自主概念)

孩子:有这个。。还有那个。。

家长:那这个需要多久时间呢?那个需要多久时间呢?(强化时间概念)

孩子:我想想。

家长:那总共需要多久呢?(强化时间概念)

孩子:大概。。。

家长:那你是先做作业还是先玩呢?(强化自主概念)

孩子:先玩!

家长:那你倒推下时间,玩到几点。(强化时间概念)

——几小时后——

孩子:几点啦?

家长:我看下,X点了。(强化自主概念,看到过时也故意不提醒)

孩子:哎呀!你怎么都不提醒我!都超时了!作业来不及了!(强化高效专注)

如果是你,你是每天告诫他先做作业才能玩,还是问你要先作业还是先玩呢?是到点提醒,还是随他自己控制时间呢?

09钱为工具

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钱只是帮助我们的工具而已,而不是目的。

比如说我应用在孩子身上的“储蓄罐哲学”,就是强化工具概念。

再比如说昨晚印象最深的例子:

孩子:拿了高额奖学金,我想买。。

家长:这样会不会太浪费?如果捐给来自山区的贫困同学,会不会更有意义?

孩子:很棒的想法!但人家会不好意思要。

家长:如果通过班主任,以匿名企业家资助的名义,大家都保密,是不是顾及了对方的面子呢?

孩子:好,就这么办!

——几天后,又打了一笔比之前奖学金更多的钱——

孩子:您打的钱?啥意思?

家长:既然要保密,就得照常请客呀,这样大家才不会怀疑你。多出来的钱,是对你优秀品质的奖励。

这是我昨晚听到的可以拍案叫绝的例子,太有智慧(套路)了。

如此一来,不仅培养了孩子善良、助人、豁达的品质,还撬动了杠杆,让孩子可以得到更多的评价(老师会因此而更加刮目相看,适当的时候就能成为下一个机会的触发器)。

10天赋价值

“你看看人家那个谁谁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没必要什么都跟人家比。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做的应该是扬长处,而不是补短板。

如果需要短板能力,找有这个长处的人组成团队,来弥补短板,性价比更高。

如果一味的补短板,时间精力财力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孩子会很累,不开心。

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最高层是——生命的价值。

我们除了要了解并挖掘孩子的天赋之外,还要发挥他的天赋,让他找到生命的价值。

比如说我对孩子的期望:

“希望你长大以后,成为聪慧善良、乐观上进、内外兼修的人;过平安、健康、快乐、幸福的一生。”

这就是赋予对方的价值观,而当他有一定认知能力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天赋喜好,细化这个期望,就能成为属于他自己的价值观。

这就能成为他一生的指引,活出生命的厚度。

作为家长,最重要的就是要以身作则,正向引导,挖掘孩子的天赋热爱,培养独立自主的品质,快乐学习,思考生命的价值。

对此,你有什么启发吗?

相关文章

  • 三小时的儿童心理学讲座,我学到了什么

    昨晚,听了学长孙国强博士关于儿童心理学《孩子的成长规律与家庭教育》的讲座,谈下收获。 01正向引导 这是很多家长都...

  • 做温柔而坚定的父母--从心理学角度谈如何培养孩子自信心

    今天参加了一场关于儿童心理学的讲座,是政府主办的公益讲座,通过儿子幼儿园得到了听课的机会,主讲老师是杨庆老师。主题...

  • 让我们写一本书

    今天晚上,我在“弯丽君名师工作室CCtalk群”听到了闫学老师的讲座——《让我们写一本书》。这个讲座让我明白了——...

  • 我与小智(小志)的相识、相知到相恋

    相识 我与智学的缘分和其他小伙伴的不一样,别人都是没进智学就在讲座上看到了车老师,而我是走进智学...

  • 心得体会

    (一) 因为突然要交讲座体会卡,才突然我开始思考我到底在那场讲座中学到了什么? 那场演讲是做一个脑洞营销的人的讲座...

  • 尊重孩子,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

    01 朋友晓琳是我见过的最努力的妈妈。自从她女儿婷婷出生之后,各种的育儿书籍不知道买了多少本,网上的儿童心理学讲座...

  • 2018-09-08

    关系学及关系学讲座 ...

  • 书单

    我发现了,其实自己都能出书单了。比如我换工作以后,我就想读儿童心理学、神经学、家庭教育学、运动学、教育学、情商、医...

  • 成长与负熵

    时隔三年 再度聆听薛瑞萍先生的讲座 先生再出佳作 短短三小时的讲座中 有关成长与负熵主题 融贯东西方哲学 讲熵增熵...

  • 谢谢你喜欢我

    早上去代课,课后一个家长非常喜欢我,希望加我微信,跟我交流关于儿童心理学和家庭各方面,很欣慰,她甚至希望我开讲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小时的儿童心理学讲座,我学到了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zih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