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幸去寺院和出家人一起生活了几天,日子过的是格外简单,每日吃饭静坐睡觉,虽然行为很简单,但是内心的活动一点都没有减少,各种烦恼都是迸发出来。
在寺院生活是少不了戒律的,这次就对于戒律有了新的认识,其实我之前对于戒律和规矩是非常反感的,认为这些都是教条。因为想到这些就会难免想到小时候在家和学校的生活,在家我不被允许做这个做那个,我的内心是压抑的又无法反抗,到了学校又给老师要求遵守各种纪律,上课不能睡觉,而我则完全相反,老师说下课我立马精神了,但是老师只要开口讲话,我就会开始犯困,又不能明目张胆的睡,只能点头点头的睡,即使这样也会被老师发现,我就心想老师你讲的内容不吸引人,还不让人睡觉,真的是岂有此理。
因此对于宗教的戒律我也是反感的,当然宗教和家里还有学校的目标是不同的,家里和学校其实的目标就是让一个人听他们的话,他们并非真的关心一个人,或者是他们认为自己在关心,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而宗教的目的其实是启发一个人去明心见性,所谓明心见性就是发现那个真实存在的自我。从佛教的说法叫人人具足的佛性,而从基督教的说法是人人具足的神性。
但是这次有了一种不同的理解。就拿我们熟悉的佛教戒律来说,当然我也并非佛教徒,可能说的不全面,只能简略的说说个人理解。比如不杀生,不邪淫,不偷盗,不妄语。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这几条即使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也会自然的遵守。
但是有一个戒律是我之前所不知道的,据说是专门给在家人的一个戒律叫八关斋戒,当时我得知要受这个戒其实我内心的抗拒的,但是想到既然来了就试试看,当然这个戒是自愿受持的。具体这个戒在我看来就是中午吃完饭之后,一直到第二早上都不吃东西,包括茶饮料零食,于是受完那个戒之后,我就什么都没有吃,看到桌上的水果也只是看看,到了第二天早上起床,并没有饥饿的感觉,而是感觉非常舒服,肚子空空的感觉,呼吸也是顺畅了很多。
就是这个经历让我似乎明白了戒律的意义,在持戒的时候看似是约束是在受苦,则其实是在保护自己。因为我之前总是饿了就吃,有时甚至是肚子已经感觉饱了,嘴还是想吃,其实身体需要的东西并不多,结果就是晚上睡觉的时候,肚子还有很多食物,到了早上起床就会感觉身体很难受,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很久。
可是这次斋戒,让我意识到其实看似我在挨饿,是在受苦,其实是在保护我自己。因为我其实并不知道吃多少对我身体是有益的,从佛教的语境来说,这个就是无明,如果保持正确的见解,就会发现少吃其实是对身体非常有益的,尤其是当今这个物质过剩的时代,我们不仅有非常丰富的食物,而且可以非常轻松的获得食物,比如当你晚上12点饿的时候,你甚至都不用出门就可以通过手机来点外卖,甚至下个楼就可以在24小时便利店买到任何东西。
接着我就开始反思对于其他的事情上面,我是否也是有着无明的见解呢?我在想当然是有的,而且应该会有很多,这会让我再次质疑,我到底知道写什么呢?我是如何确定我所知道的就是正确的呢?正所谓冷暖自知,很显然也只能靠我去搞清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