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阅读三千字!
两小时读完一本书!!
一年读完五百本书!!!
阅读是件挺装逼的事,读得又快又多就更加装逼得不要不要的,年读几百本的大神很多,速读训练班也很多,那么阅读速度到底能不能飞起?
影响阅读速度的五个层面
- 生理及认知层面,也就是人是视觉、脑神经决定了阅读速度有一定的生理和认知心理极限;
脑神经学家通过实验证实,人类的眼睛只有视网膜中央的极小的区域——中央凹——能分辨文字的细节,换句话说,你想看清文字,就必须用这个区域,用眼睛的余光是看不清文字的,也正是这个原因,我们读一行字,目光也要跳动几次,才能把这一行字都看清楚,没有人能盯着一行字的中间就把整行字都看到了,同样也没有人能盯着一页书的中间就把整页书都看清了,一目十行,是形容词,不是实指。视觉的这个局限性,就限定了阅读的速度不可能达到每分钟几千字。
另一个局限是人类的记忆力带来的,大脑有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和长期记忆(Long-Term Memory)。人类的思考只能在工作记忆中进行,而人类的工作记忆是有限的,科学界普遍认识我们的工作记忆只能同时处理五至九项东西,这就是我们能心算12 X 21 ,却没办法心算12345 X 54321的原因。而阅读理解是只能在工作记忆区发生的,当你真的每分钟阅读几千字时,工作记忆区光忙活接受和丢弃信息了,不会再有能力去理解。
- 文字系统层面,目前的认知学认为,中文和拼音文字的字符体系和印刷形式不同,另外两种文字系统阅读的大脑通路也稍有差异,因此阅读速度也不会一样;
西方对阅读的研究比较深入,设备也比较先进,所以获得的成果也比较丰富和可信。拼音文字的阅读脑通路包括“音”和“义”两条通路,当是常见词时,阅读时可以直接提取词义,而当不熟悉的词或生词出现时,阅读者需要先通过拼音走“音”通路才能提取词义。另外,拼音文字的一个单词的字长就有可能超越视网膜的中央凹区域,词与词间的空格又加长了文字的跨度。
相对应的,中文是解义文字,有人推测中文阅读可能与拼音文字的双通路不一样。而中文单字的大小是一致的,而词语有长有短(类似英文的一个单词),但词与词之间没有空格,因此中文的阅读与拼音文字速度也是不同的。
- 在初学阅读时,即小学中低年级时期,识字量、认字速度、词汇量对阅读速度影响巨大。
对拼音文字如英语来说,掌握了拼读法,就可以拼读出大部分单词,所以拼读速度和正确率对幼童的阅读速度影响很大(参考我们的孩子学拼音)。但中文是象形文字,必须有一个识字的过程,所以识字量,以及认字的速度,即看到一个学过的字,需要多长时间能准确地把它认出来,是影响孩子阅读速度的关键。
另外,无论是中西文,词汇量都是影响这个时期孩子的阅读速度的重要因素,孩子听到过、掌握的词汇越多,阅读速度也就越快,理解力也越强。
如果孩子有阅读障碍症,一般也是在这个时期表现出来;同样,学习外语时这也是阅读最艰苦的时期;
- 当突破了上面这一关时,阅读开始进入理解期,这时,背景知识对阅读速度至关重要。
从小学中高年级开始,背景知识对阅读速度的影响越来越突出,没有必要的背景知识,就很难理解,自然也就读得慢。所以成人读童书都能读得飞快,读言情小说也快,读自己专业领域的旧识也不会太慢,但读专业领域的新知或全新领域的书,都会慢很多,原因很简单,读快了你没法懂。
读搞笑的网络八卦千字一分钟没问题,但你试试千字一分钟读读《时间简史》。
- 从中学开始,阅读技巧、阅读策略对阅读速度越来越重要。
阅读技巧和策略是指因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而不是傻傻的逮着什么书都逐字逐行逐页地读完。比如,主题阅读是专业知识学习中很重要的阅读策略,所谓一年读几百本书的大神,如果读的不是琼瑶岑凯伦的话,那应该大多是指主题阅读,即,为特定目标对同领域相近内容的图书大量速读,但这个”速读“并不是以一分钟三千字的速度把每一本书都一字一页地读下来。以我自己为例,去年一年中文、英文原版的家庭教育和阅读教育类图书读了不下五十本,但真正仔细阅读的只有大概十几本,其它的都是略读,或者是重点读其中的某几个章节,跳过了与我想要的信息无关的内容,或者是跳过那些我已经熟知的内容,毕竟,同领域的图书互相之间的重复度还是很高的。
有明确的阅读目的,有一定的背景知识,浏览、略读、泛读的确可以很快地读完一本书,还达到了阅读的目的。或者,不应该说”读完“,说”干掉“大概更准确一些。
速读的神话
不可否认,阅读是有技巧的,阅读速度也是有办法提高的,但:
- 一分钟阅读三千字的所谓速读神话我是不相信的;
- 两小时读完一本书有可能,但最大的可能有两种:书太短或太浅显,或,书写得太垃圾只值得浪费两个小时;
- 一年读完五百本书的可能性存在于:这五百本书属于轻娱乐性读物、入门级知识性读物、阅读者本人专业领域读物、读完之后全忘光性读物
任何抛开阅读目的而对速度的单纯追求都是耍流氓。
如果为了从书中寻找特定的信息,别说两小时翻完一本书,半小时翻完一本也是有可能的。
但如果为了欣赏文学之美,或者为了掌握知识,慢慢细读,读一段,停下来思考一下,这才是应有的阅读方式。
另:
2007年,Scott Young写了篇Blog介绍自己是如何用速读法把阅读速度从450wpm(即每分钟450词)提升到900wpm,宣扬速读法的可操作性,这篇Blog被广泛引用。然而,实践了近十年速读后,2015年,他又写了一篇Blog I Was Wrong About Speed Reading,表示速读是不存在的,对他来说,500-600wpm是正常的阅读理解上限了。这个数据跟脑认知学家们的实验数据相符。这篇Blog下,速读反对者和支持者们的掐成一团,有兴趣的可以前往围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