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发汽车的东西,有朋友给我留言:“你现在混车圈了?”
关于圈子,大家都是挺敏感的,因为圈子意味着资源,资源意味着机会。有位前辈说过,圈子决定个人高度,乃至命运。
好吧,挺高深。
车圈是个族群,有显性指标,那就是你好赖得有车,好车一群,赖车一群,没车一群,这也是人们为啥勒着脖子也要买车,买好车的原因。
越野车有些不同,特别是硬派越野,往往不是人们的第一辆车,所以,越野车的圈子,比普通的车友会更有含金量。
随便掏出一个人,看上去都是张牙舞爪。
按照唯物逻辑,我们还在苦于换台好点的交通工具时,有些人已经拿狂砸几十上百万,买车当玩具了。
这事必须有钱才干得了,所以玩越野的都是土豪,对吧?
在很多年前,我第一次接触越野圈子,那时我在做交通节目,机缘巧合认识了猴哥。
猴哥就不是土豪,他只是一个普通公职人员,四十出头,自己还做些外贸生意。他有一辆北汽战旗,鲜艳的黄色,后边贴着中汽联的标,人行道、路牙子哪不好上他上哪。
通过交往,我进了他们的小圈子,结识了一大拨玩越野车的,不乏卢宁军这样的骨灰级车手。
猴哥对越野的热爱很纯粹,身上留着工业时代的烙印。他喜欢机械,喜欢纯机械,我不止一次邀请他,上我们节目做越野文化主题,但他似乎看不上大众媒体。
他说,我们就为了自己玩,跟文化沾不上边,也不愿走到人前显摆,扣上什么精神、什么意义的大帽子。
猴哥一年赚的钱,几乎都扔在车上,别看战旗买一辆才几万块,随便玩玩,一年十万几十万的扔出去,根本不显眼。
我当时年轻,被他们喝酒吃肉开车拼命的状态感染了,也想弄辆越野车开开,新的舍不得,弄台旧的豁豁吧。
同事有辆六缸切诺基,成色不错价格便宜,我就借过来试开几天,行了就准备买下。
那车开着是真爽,坦克一样猛,但市区随便跑跑,一天就150块的油钱,跟漏油一样。
我开了300块钱的,就赶紧还给了人家,就算买的起车,也真加不起油。
从那以后,再也不想玩车的事儿,为了少中点毒,跟猴哥他们的圈子渐渐疏离。
这么多年过去,回想一下,当初并不是我远离了越野圈子,而是被那个圈子淘汰了。
不只是你选择圈子,圈子也选择你。
圈子是自然生态,根本不是人为可控。你是什么状态,就自然遇到什么样的人,进什么样的圈,根本不用苦心经营。
当你缺乏基本的东西,就算扒着门槛爬过去,那也是白搭。
请你吃饭,一顿吃个万儿八千的人家习以为常,你回请一顿,得一个月的血汗。
咋在一起玩?
现在人已经越来越明白,自己一无是处时,攀附圈子并不能改变什么人生,没什么比做好自己更重要了。
去年底的时候,我着急落实房车,准备六月自驾开房车出去,省住宿费。心往这想,人就往这使劲儿。
我从没接触过房车,也不认识搞房车的,就随手在网上搜,搜到一个兄弟,貌似房车搞得挺资深。
资不资深听口气,话里话外挺靠谱,就把他约在紫玉仙馆见面。
一进屋,仙馆的气场就给他带来些压力,他先是对环境大加赞赏,涛哥一来,他又开始恭维涛哥,说话也开始云天雾地,动不动就提些上千万的项目。
因为涛哥看上去,是那种故宫里都有几套房的人,跟他闲聊,谈资怎么也得加几个零,不然真怕被小瞧。
我理解初来乍到的尴尬,一直把话往实在上拉,可越拉就窜的越高,谈到最后一个车轱辘也没落实。
后来,经过对房车的深入了解,我选择放弃最初的想法,因为房车在现阶段的中国,更多是富人用来浮夸的玩具。
就像越野车或游艇,是某种象征新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生活必须。
所以说,浮夸这东西,从实用性来说……简直耽误青春放光芒,但又无时不刻的侵扰我们的内心。
我一直厌恶自己的浮夸,袜子上有没有洞自己心里还不清楚,见天儿吹什么牛逼。
可一旦遇到那些貌似比自己优越的人,仍会不自主的浮夸起来,表现幽默风趣,表现眼界广阔,表现思想高深。
因为圈子的相互交叉,让一些外在的东西,从高至低的影响着我们,身在基层,却难以脚踏实地。
就像中国人喜欢谈事儿,而不是做事儿,事儿成了就是谈成了,事儿不成就叫难做。从参加工作到现在,我谈过的事儿哪怕做成一半,李嘉诚也得叫我声哥哥了。
不是没成嘛,说什么说。
小宇他们去川西穿越,回来有些视频素材,想编个片子。请人编了一版不尽人意,又拿给了我。
小宇是玩越野车的,主攻丰田系。我没有四驱车,越野也太刺激,我更喜欢点根烟喝喝茶,听涛哥讲俩笑话。
虽然也喜欢旅行,但从本质上说,我从没想过会跟越野圈产生交集。
因为做个片子,小宇把我带到了他的朋友圈,并且轻而易举把我毒翻。哪个男的不喜欢方向盘呀!
经过几年的时过境迁,现在玩硬派越野,跟猴哥那时大不相同,很少再有国产车了,净是些牧马人,猛禽皮卡之类,造型很烧眼球。
这些车极少素车,因为车主玩着玩着,就忍不住加个高,换个大胎啥的,随着中毒越来越深,车也改的面目全非,素车反而不正常了。
有时花个几千几万的,就为过去那个坑,或者爬上那个坡,极客嘛!
人民真是太有钱了,我抠着半人多高的车轱辘,一时无法保持淡定,小心脏咚咚的发誓要想换越野车。
回家趴电脑上,我把越野车价格浏览一遍,越看越没劲儿,越看越泄气,都是四十万靠上。
咱不比做生意的,出去一笔下一笔还不知道在哪,经济上没有持续的流水,根本玩不起这个玩具。
媳妇看我发闲愁,笑话我说:“不就是越野车嘛,明天我就给你买一个,还带遥控的!”
她很善于把我拉回现实,也能成功抑制我的欲望,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这样的警卫,专门在飘飘欲飞时,给你裤裆里扔个炸雷。
一下炸醒你!
社会是个大圈子,对个体的影响并不是瞬间的,而是潜移默化,不可逆。所谓的出淤泥不染纯粹瞎掰。
在黄河滩的车库里,停着上百辆复古摩托,拉开库门乌压压一片,包括宝马、哈雷和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品牌,这些车,都是喜欢越野的车友买的。
他们本来并不骑摩托,突然见朋友骑了一辆,就产生了浓厚兴趣。最后你买我也买,结果大家买了一堆,集体搁在那当收藏。
郑州市是禁摩的,不让骑,他们闲了跑黄河边,把车推出来擦擦灰,轰轰遛遛,一年难骑几回。
如果只是个别情况就可以称为极端,如果大家都是这样,也就见怪不怪了。所以,有时候我们已经走向极端时,自己根本意识不到。
电影《华尔街之狼》,相信大家都看过,小李子饰演的人物原型,是大骗子乔丹贝尔福,一个善于销售的野心家,因为欺诈获刑,出狱后成为著名励志演说家。
为什么大家喜欢听他演讲?又凭什么从一个罪犯那里,汲取上进的力量?
涛哥有个朋友,每次去北京都要到三里屯,不去酒吧消费,就站街上看美女,他说,看美女是为了让自己知道,得努力挣钱,否则泡不到妞!
你看,最好的励志,就是激发人性的贪婪和欲望,只有内心的这些足够强烈,才产生追求的动力和智慧,至于道德,善恶一念间。
玩车也是一样,只是因为有钱烧得慌吗?不全是,也有些人是为了攀比,东拼西凑买的车,实例就不举了,此处省去五百字。
在我看来,真正热爱越野的人并不存在,只不过是物质丰盈以后,人们追求精神上的极致,当传统情趣不能满足这种极致,他们就选择越矩。
越野车,只是一种越矩感比较明显的选择。比如通过改装,突破一辆车的极限,比如穿越无人区,寻找遗世独立的征服感。
一个人是这样的极致追求,一群人就不显得极致了。
玩车的人都略带攻击性,领域意识很强,宝马车会的,猛禽会的,牧马人车会的,你是吃那个的,我是吃这个的,咱不一个锅。城中村的、富二代的、官二代的、做生意的,互相看不上就各玩各。
大家不讲究一片和谐,要的就是各色,怕的就是不能体现个色。
我们一起策划了个事儿,最近在开会探讨方案。每次刚开个头,就有人提些题外话,大家就杠着这个话题,越扯越远。
都是有故事的人,都特别能说,等再拽回来,却忘了正事说到哪,又要重头捋一遍。
就这么互相抬着杠,俩小时能说完的事,大家要集体议论一天,熬到饭点,倒都惦记着喝点不喝点。
可爱至极,恨之入骨。
为什么这么说?极客没什么不好,要说最大的不好,就是很难拧成一股绳,散漫自我,没有成本的概念。
像我,今天睡了一白天的觉,因为昨晚软件出了问题,我不愿重装,就整熬了一夜去想法解决。其实,有这时间,早就重装100遍了。
回头看看走过的路,大部分生命,都在这些无意义的事情上虚度。为喜欢二字付出巨大成本,却并不期待成本回流,最终体力不支。
一切看上去很美的事,或者引发极端兴趣的东西,都是一个陷阱,除了精神满足之外,只有妥协,可救一命。
以前觉得,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很光荣,或者圈子趟的风生水起很光荣。现在,只想跟简单过日子。
前几天在看到一句话挺好,借用到末尾吧:“小时候快乐很简单,现在简单就很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