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实习的第五天,也是无所事事坐一整天的第五天。两名编辑因为标题颜色起了争执,编辑室里终于不是闷气沉沉。
大二暑假其实不用急着实习,班里留下来实习的算上我只有两三个人,大多数都回家或者旅游去了。我因为大三不能在国内实习,觉得大四回来还是个完完全全的职场小白那可真是太惨了,所以趁着这个暑假先体验一下。其实挺亏的,实习不满三个月开不了实习证明,也没听说有实习补贴这回事,我这两天在地铁站来来回回折腾的时候就经常在想,或许我应该回家好好跟家人朋友过一个假期的。
周围的人很诧异,几乎每一个人都问我:“要出国了,都不回家见见你父母吗?”说得我好像精神上特别独立,其实正好相反,我很依赖家里人,走读从小学一直持续到高中毕业,大学突然一下子离家那么远,我和爸妈当时都有点难以接受,他们是怎样我不知道,反正开学第一周我每天晚上都会躲在被子里哭。“他们会过来玩几天,还有我爷爷奶奶。”我跟每个人都这样说,说了快有十遍吧,多到我都开始怀疑这是不是我自己瞎编的。
上大学以后我瞬间意识到自己是成年人了,爱面子的心理特别强,坚决不想表现出自己依赖父母的一面,毕竟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幼稚是会被人嘲笑的呀。之前一个朋友就带着这样的语气问我:“你居然每周都跟你妈妈视频?”在那之后我开始发现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走廊里,楼道里,宿舍里,都会有女生在打电话或者视频通话,但她们都是跟男朋友或是闺蜜,我突然觉得自己跟个带奶嘴的小朋友一样,什么都离不开父母什么都要跟他们说,于是我开始有意无意地避开这种情结,通话的频率也越来越少,有时候可能一个月打一次电话或视频。
有次一个人在食堂吃饭,戴着耳机,特别享受这样的独处时光。过来两个中老年阿姨坐在我对面,开始跟我聊天。我那时还很喜欢和陌生人聊天,后来觉得坏人越来越多我也就不大爱搭理了。虽然我们年龄差距有些大,但是聊起天来毫无代沟也丝毫不费劲,就这样叭叭了快一个小时。之后我才知道她俩其实是基督教徒,宣传基督教的。但中间有个阿姨说到,她现在年龄大了就特别希望儿女能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可惜他们都太忙了。这种话在电视里说和当面跟你说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又提醒了我,我有多久没有好好给家里人打过电话了呢?家里人陪伴我快二十年,不管怎么说都比闺蜜和男朋友更值得一个电话去关心问候一下。
昨天下班路上给外婆打了电话,她因为身体原因不能跟爸妈他们一起来北京。每次接通电话,她听到我的声音后都会笑呵呵地说句“你好”,大概是之前那些年在学校里工作沉淀的素养吧。她问我:“这个暑假不回来了?”我说是。这是她第四次问,我几个月前就跟家里说过了,但每次打电话过去她都会问,大概是想要再次确认,确认了后又再次失望,也有可能是她真的忘了我说过,也忘了她自己问过。她那句“哦”拖了很长,好像是花了很长时间才反应过来。以前放假前打电话,她总是兴冲冲地问我想要吃什么菜,然后会去买一大堆食材一定要自己做。外婆做得一手好菜,她也最爱做菜,我应该是隔代遗传了她这一点。“馆子里的不干净啊,油多味精也放得多。”她继续在电话里跟我叮嘱着吃喝拉撒。
过了几个小时,外婆打来电话,我猜想估计也没什么要紧事。她兴致勃勃地问我,有没有什么要让爸妈从这边带过去的。我正吃着泡面,跟她说没什么要带,也别带多的东西过来了。她的情绪一下子低了下去,嘟囔了一句:“也是啊,北京那种大城市肯定什么都能买得到。”
北京确实是个大城市,好像什么都有,要不然也不会这么多年轻人甘愿在这里过苦日子就为了等一个机会。但当你身处其中就会发现,它不是什么都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