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2021.11.25学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法则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中等天资的人很难成事。 智人很容易成功,天资不高,“傻子”才能成功。曾国藩。 傻人,明心见性。越傻越像个孩子离大道越近,大道蹦出点火花也够一辈子的享用。 聪明人在傻子的眼里是真正的傻子。 你的内心是什么样子,你就会觉得别人是什么样子。 人的命运能不能改?可以改但非常难,只有修心能改。只有心改了,世界才会发生变化。只要觉得每个人贪财好色,那么永远都是小人。 怀疑是人最大的癌症。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道”不是所有人都能听的懂,老子侧重形而之上的“道”,孔子侧重形而之下的“器”,“器”就是怎么做,怎么做符合道的事情,本质上都一样。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根基,中人、上人、下人。嘲笑讲道的人,是中下之人。 0:19八字里面有“华盖”的人才能听“道” 有情众生。儒家思想适合根基不深的人,高一级的才能听道。 佛家分声闻、缘觉、菩萨,最高级的是菩萨道。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这三句是修行得道的法门。 无欲无求的状态。只有无欲无求才能看的更清楚,才能做更多有求的事情,一真一切真。 华严境界,以一真法界,生无尽缘起。只有达到“真”的状态,才能去干其他的事。 凡人考虑万物,无尽的缘起。 所有的圣人都试图站在“道”的角度去观察万物。站在事物的本质上去观察万物,就不会有执着和分别,就会获得世间的快乐。 至佛境界后,明心见性后,在回到世间,用即遍一切处。 悟道后还得用出来。 菩萨道修成之后,是要回来普度众生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