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将近结尾时,看到了一部不错的日本动漫——《青之芦苇》。单看剧名的四个字,恐怕很难猜出是什么题材;再抬头看一眼文章标题,知道了,一部讲述青少年足球故事的运动番。
说来日漫中运动题材的作品可谓数不胜数,经典佳作自然不少。仅是在足球领域,就前有风靡全球、被85-90后奉为神作的《足球小将》,后有《闪电十一人》、《逆转监督》这样运动番爱好者耳熟能详的作品。然而最近日本网民评选的最佳足球题材漫画中,《青之芦苇》是当仁不让的NO.1。这部2015年才开始刊登的漫画,竟然能击败一众经典,成为漫迷心中的最佳足球番,到底厉害在哪里?
尽管我看的是TV动画剧集(据说对漫画剧情改动不大),也感觉到了《青之芦苇》不是典型的校园运动或少年热血故事,而是围绕着成为职业足球运动员的前一步——青训——展开剧情。如果你像我一样是个足球迷,那么只看第一集就会发现,漫画作者相当“懂球”,并且将剧情的不少篇幅放在了讲解足球基本功、战术理念与布置上。而不是像某些热血少年漫画那样“玄幻”,主角自带超能力,赢下比赛全靠吼……
和所有爱踢野球、参与校园足球的男孩一样,初三学生青井苇人踢球全凭“热爱”俩字。身披10号出场,眼里只有球门,对团队配合、技战术一窍不通,在偶遇他的职业青训教练眼里,这孩子传接球都做不好,是个不折不扣的“糙哥”。然而身为漫画主角,必然有出众之处:苇人有着同龄人中罕见的视野和判断力,也就是所谓的“球商高”。正是这点吸引了他的“伯乐”,但也决定了他大概率不能踢理想中的前锋位置。
改变位置在青训球员的成长中是非常普遍的,苇人为之痛苦不已,剧情因此也显得真实。而更真实的则是苇人的家庭背景——一个小地方的低收入家庭。单亲妈妈独自抚养两个儿子,从未希望其中一个走上职业球员道路。妈妈拼命工作挣钱,无暇顾及儿子的“足球梦”;苇人也很懂事,球鞋穿旧到被人笑话,也从不提要求买新钉鞋。
当梦想来敲门,少年瞬间被喜悦吞没。而促使他立志成为职业球员的,除了内心的那股热爱,还有渴望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的决心。最终,不到16岁的苇人独自一人前往东京,追逐自己的绿茵梦想。临出发前,妈妈把装着存折和银行卡的信封,与一双新钉鞋一并送给了他。坐在高铁上的苇人泪流不止,他收到的不止是这些“礼物”,更是妈妈前所未有的信任和支持。
看到这段时我也不由被感动,由此联想到很多现实中的例子。纵观世界范围内,各国最终走上职业道路的球员中,很少有家境殷实、或者不靠踢球也能养活自己的,甚至很多要依靠踢职业足球去摆脱贫困、接济亲友。人们都说南美是“足球天堂”,但那些响当当的名字里,有几个不是来自贫民窟的呢?闯出名堂、留名于世的非洲大陆的球星们,有的童年只能光着脚在沙地上踢废纸团成的“足球”;有的要靠父母拾荒才能吃饱饭;有的10岁时要乘四小时公交车前去训练,再这样返回,日复一日。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贫穷可以是块绊脚石,而家庭的支持、父母弟兄的理解,能让一个心怀热爱的孩子有勇气去越过这道障碍,有朝一日成为梦想中的明星。
当然,不是每个故事都以成名结局,也有很多流星体来不及在宇宙的幕布上画出美妙的弧线,便消耗殆尽了。动漫终归是一种对现实的艺术加工,情节再曲折,结局大概率会是好的。不过,我在看动画时留意到,不时有“想去踢球了”、“今天加入足球社了”这样让人欣慰的弹幕滑过。少年不必成为漫画主角,但可以被漫画中那股热爱和勇气所感染,然后行动起来,去书写自己的梦想。我想这也是无数人喜爱运动题材动漫的初衷吧。
题外话:关于苇人的角色原型有多种说法,普遍认为是前日本国脚内田笃人。有趣的是,漫画作者小林有吾在故事中安排苇人从前锋改踢边后卫,风格正是当今足坛最具创新性的边翼卫内收踢法。要知道,2015年漫画开始连载时,还没哪个俱乐部的主教练这样实践过。有点意思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