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灰韵
十灰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双重含义,既指清代李渔创作的散文《十灰》中对仗工整的韵文体系,也指传统诗韵分类中平水韵、词林正韵的第十灰韵部。
1、《笠翁对韵·十灰》的文学特色
《十灰》是清代文学家李渔创作的散文作品,收录于《笠翁对韵》中,以传统对仗联语为核心形式。其特点包括:
2、结构特征:采用“春对夏”“喜对哀”“风清对月朗”等工整对仗句式,构建起天地、季节、情感的二元对照框架;
3、意象典故:融入“雪满山中高士卧”“绿柳沿堤苏子种”等典故,化用苏轼、刘禹锡等前人名句,形成文脉深厚的意境;
4、审美价值:通过“青龙壶老杖”“白燕玉人钗”等虚实结合的意象组合,创造独特的古典美学空间。
5、诗韵体系中的十灰韵部
在传统诗词用韵体系中,十灰韵具有以下特征:
平水韵:
属上平声第十部,包含“来、开、台、才、哀”等常用字;
分平仄两体,平声字如“灰、杯、梅”,仄声字如“悔、晦”。
词林正韵:
归入第三部支微齐灰(半),与支、微等韵部通押;
典型用字包括“时、诗、知、期”等,适用词牌如《浣溪沙》《鹧鸪天》。
创作应用:该韵部因含较多开口呼字,常用于表达明快或哀婉情感,如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即押灰韵。
二、十灰韵字表
上平十灰字表是《平水韵》中上平声第十韵部的汉字集合,收录如“灰、恢、魁、隈、回”等韵脚相同的字,主要用于古典诗词创作中的押韵。
定义与内容概述
上平十灰字表源自南宋刘渊编订的《平水韵》,该韵书将汉字分为106个韵部,其中“上平十灰”属于上平声第十部。该韵部以“灰”为代表字,收录了韵母相同或相近的汉字,例如:
灰恢魁隈回徊槐(佳韵同)。
梅枚玫媒煤雷颓。
崔催摧堆陪杯醅。
开哀埃台苔抬该。
才材财裁栽哉来。
来源与用途
来源:该字表最初见于《平水韵》,后经《佩文诗韵》等韵书传承,成为诗词格律的重要参考。
用途:用于古典诗词创作,确保诗句押韵工整。例如李商隐《无题》中“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灰”即属此韵部。
三、十灰韵启蒙
巡五岳,望三台。绿橙是叟,红叶为媒。寒深银粟起,醉重玉山颓(tui)。树杪风停声未息,花梢月上影成堆。篱下菊开,陶令对花时一醉;庭前枣熟,杜陵上树日千回。
培晚菊,探寒梅。出墙红杏,夹道绿槐。朱陈联戚党,刘阮到天台。解冻暖风医病草,及时甘雨润枯荄。蜂采菜花,脚带黄金飞不起;雀争梅蕊,口衔白玉叫难开。
栽五柳,植三槐。晟思青箬(ruo),渴望绿梅。齑成劳咄啐,诗就作敲推。捉月骚人凌波浪,乘云仙子上蓬莱。灯点木油,红日光中消冻雪;弓弹绵絮,白云堆里响晴雷。
四、十灰韵诗词
1、刘商《送王闬归苏州》。
"深山穷谷没人来,邂逅相逢眼渐开。云鹤洞宫君未到,夕阳帆影几时回"
以"来/开/回"押韵构建山行偶遇的时空错位感,末句"回"字凝聚对友人归期的悬想。
2、关盼盼《燕子楼》。
"适看鸿雁岳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瑶瑟玉箫无意绪,任从蛛网任从灰"
"回/来/灰"三韵递进,从秋雁南归到器物蒙尘,层层强化孤寂心境。
3、刘得仁《省试日上崔侍郎》。
"戚里称儒愧小才,礼闱公道此时开。他人何事虚相指,明主无私不是媒"
"才/开/媒"三韵展现科举士子的复杂心态,"媒"字借十灰韵的沉郁特质传递无奈。
4、十灰经典三首
《十灰·其一》
春对夏,喜对哀。大手对长才。风清对月朗,地阔对天开。游阆苑,醉蓬莱。七政对三台。青龙壶老杖,白燕玉人钗。香风十里望仙阁,明月一天思子台。玉洁冰桃,王母几因求道降;连舟藜杖,真人原为读书来。
《十灰·其二》
朝对暮,去对来。庶矣对康哉。马肝对鸡肋,杏眼对桃腮。佳兴适,好怀开。朔雪对春雷。云移鸷鹊观,日晒凤凰台。河边淑气迎芳草,林下轻风待落梅。柳媚花明,燕语莺声浑是笑;松号柏舞,猿啼鹤唳总成哀。
《十灰·其三》
休对咎,福对灾。象箸对犀杯。宫花对御柳,峻阁对高台。花蓓蕾,草根荄。剔藓对剜苔。雨前庭蚁闹,霜后阵鸿哀。元亮南窗今日傲,孙弘东阁几时开?平展青茵,野外茸茸软草;高张翠幄,庭前郁郁凉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