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06-13

2019-06-13

作者: gyp196445lk | 来源:发表于2019-06-13 21:50 被阅读0次

糖尿病患者避免这8个运动误区,降血糖效果更好

楚门 糖友苑

糖尿病患者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而且可以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和血液黏稠度,可以有效控制慢性并发症,因此深受糖友的喜爱。

然而,如果陷入以下8个运动误区,降血糖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

糖尿病患者运动的8个误区

误区一:空腹运动有效降血糖

清晨时空腹运动易诱发低血塘,加上清晨的血液黏度高,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增加,也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所以糖尿病患者不要空腹运动。

进食后1小时左右血糖相对较高,不易发生低血糖,因此糖尿病患者在餐后1小时(从第一口饭开始计时)进行运动为宜。 

误区二:运动强度越大,效果越好

糖尿病导致患者身体机能不如以前,剧烈运动不仅不能降低血糖,反而会增加身体负担,因此应该避免剧烈运动。  

误区三:只坚持一种运动方式

大多数中等强度运动属于有氧运动,如慢跑、散步、骑自行车、游泳等,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消耗脂肪,改善心肺功能,但长期坚持未免枯燥乏味。

糖尿病患者应将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相结合,如跳绳、登梯、举哑铃登,不仅可增加运动乐趣,降血糖的效果会更好。  

误区四:天气热可以不必运动

炎炎夏日,本来就已经热得一身汗了,相当于消耗了热量,有些糖尿病患者就认为没必要再运动,这是不对的。

虽然气温高时基础代谢增加,但并不能代替运动,停止运动仍然会影响血糖的控制。

但要注意选择在早晚气温不太高的时间段运动,避免中暑。

误区五:做家务就是运动,不必再另外运动

不少人觉得自己做了家务就是运动,没必要再花时间去外面运动。

其实做家务和运动是不同的两种行为,家务劳动看似也活动了,但因此经常重复少数的几组动作,时间久了会造成身体疲劳。

而运动是一种全身性的活动,能令身体变得更健康,从而延缓衰老,正如噪音和音乐都是声音,但是听起来效果不一样。

误区六:预防运动后低血糖只需要带糖果就可以了

运动可能会造成低血糖,因此不少糖友带着糖果在身上,以防发生低血糖。

如果血糖高于2.8mmol/L时,吃点糖果是有效的,但若是低于2.8mmol/L,即使吃了糖,血糖的控制也是不稳定的。

因此,一定要注意监测血糖,调整用药,预防低血糖。

误区七:只要运动就好,无需规律

规律的运动可以帮助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改善心肺功能,预防心血管病。

若是不规律运动,那仅仅只能帮助控制前一餐的血糖,对其他时间段的血糖控制无帮助。

误区八:累的时候不必运动

如果你感觉很累,可能是因为血糖控制不好,这时候更需要加强运动。

还有一种情况是,这种累只是一种心理作用,是患者对自己的潜意识里的暗示,只有努力放开,就会让这种感觉消失。

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科学运动

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根据自己的年龄、病情、性别、体能和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当的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主,如: 健身操、太极拳、跳舞、扭秧歌、散步。

运动时间

运动要有规律,清晨锻炼以在餐后1小时为好。

注射胰岛素的患者, 避免在大腿或者上肢活动剧烈部位注射胰岛素,以免影响胰岛素的吸收。

皮下注射时间与运动时间应至少间隔1小时。

运动强度及频率

运动要因人而易。

有运动习惯的患者,每天坚持运动;没有运动习惯的患者, 运动强度要由小到大。

运动量的“度”可以用 170 减去年龄,常作为运动中的适宜心率。如患者年龄56 岁,运动适宜心率为 170-56=114 次/分钟。

运动安全

运动前选择合适、宽松的衣服和鞋袜,随身携带血糖仪、求助卡、及含糖食品,以便随时救助。

运动后不要立即洗澡, 注意补充水分。

在运动前中后要注意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

在运动中如果出现头晕、心慌、呼吸困难、大汗淋漓等症状时, 应立刻停止运动并监测血糖, 服用含糖食物,5分钟后再监测1次,直到血糖恢复正常。如果没有缓解,要立即到附近医院就医。

运动后的评价

运动适宜:运动后有微汗, 身体有发热感, 感到轻松愉快, 稍感乏力但是休息后即可恢复, 患者感到对运动感兴趣, 血糖下降。

运动过量: 运动后大汗、头晕、胸闷气短, 短暂休息后难以恢复, 血糖升高, 次日周身乏力, 无运动欲望。

运动不足: 运动后身体无发热感、不出汗, 脉搏无变化或在 2分钟内恢复, 血糖无明显改变。

总而言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要量力而为,科学而行,既不可半途而废,也不能忽视禁忌。

转载声明:文章转自“糖尿病之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6-1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age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