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悦读
《明朝那些事儿》之科举制度

《明朝那些事儿》之科举制度

作者: 陆兮 | 来源:发表于2022-05-19 23:16 被阅读0次

科举制度并非自明朝起,却在明朝发扬光大。明朝自洪武三年起开科举,实行扩招,这些人就是后来明朝文官势力的基础。

当时的考试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院试,考试者统称为童生,考试范围是州县,在这个考试中合格的人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秀才”。秀才考试成绩有六等,只有在这个考试中考到高等的才能得到秀才的称号,而考到一、二等的才能有资格去参加更高一级的考试,叫“录科”。

秀才有某些特权,比如可以免除一人的徭役,见到县长大人可以不下跪。但并不是官,还差得远。

下一级的考试叫乡试。乡试不是想考就能考的,三年才有一次,一般在八月,由省出题,而且有名额限制。在这一级别考试中过关的人叫举人。这个举人可不得了,是有资格做官的。重点在有“资格”,也就是有机会的意思。

那举人怎么才能当官呢?很简单,当官的人死了,就有机会了。

所以范进同志考中举人后会发疯,换了谁可能都会疯的。

在这个考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叫做解元。这就是三元里的第一元。

已经是举人了,就准备好笔墨纸砚,第二年二月将更迎接人生的真正考验——会试。

这个考试只有获得举人资格的才能参加,也就是说,对手将是其他省的精英们,朝廷将在这些人中间挑选三百人(可能有变动),但要注意,这三百人并不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进士,他们只是“贡生”,要想当进士,还要再过一关。

会试考试的第一名叫会元,这是三元里的第二元。

先介绍一下科举考试的考场,当时的考场可不是今天光线明亮的教室,明代考试的考场叫做贡院,从其结构环境来看,可以称其为牢房。

贡院里有上万间房间(可以估计一下录取率),都是单间。这种单间叫做号房,长五尺,宽四尺,高八尺。这几乎就是一个笼子。考生在进去前要先搜身,只能带书具和灯具进去,每人发给三支蜡烛,进去后,号房马上关闭上锁,考生就在里面答题,晚上也在里面休息,但由于房间太小,考生只能蜷缩着睡觉,真是要多难受有多难受。

然而就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在那盏孤灯下,在难以忍受的孤寂中,满怀着报国(或是升官)的理想,用坚强的毅力写出了妙笔生花的文章,是不容易的。

通过会试的精英们面对的最后一道考验就是殿试,在这场考试中,他们将面对这个帝国的统治者,考试方式是皇帝提问,考生回答,内容主要是策问。这些可怜的考生不敢也不能抬头,他们只能战战兢兢地答完问题,然后退出等待目己的命运。

皇帝及大臣根据考生的表现,会划分档次,共有三甲:一甲只有三个人,叫进士及第,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这是为我们大家熟知的;二甲若干人,叫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叫赐同进士出身。

而状元就是三元中的第三元。

如果到了这里还榜上有名,那么将会被派任官职。不过不要期望过高,此时分派的官职都不高,经历这么多苦难,得到的很可能只是一个八品的县丞而已,离县太爷还远着呢,但不管怎么说,总算是当官了。

科举考试不但是获取官位的方法,也是读书人追求荣誉的途径。

状元虽很难得,三年才有一个,产量很低,但毕竟还是有的,所以读书人心中的最高荣誉并不是状元,而是另一种称号,这才是每个读书人朝思暮想的,获得这一称号的人将成为传说中的人物,为万人景仰!

这一称号就是连中三元,具体说来就是身兼解元、会元、状元三个称号于一身。这是真正的高难度动作,必须保证全省考第一,然后在会试中全国考第一,最后殿试里在皇帝心目中也是第一。

这就要求考生光是学问好还不够,必须反应快,才有可能获得这一称号。

这种人在明朝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中只出现过一个,此人就是正统年间的商辂,非常厉害。

科举制度,使无数读书人前赴后继。

如果想在官府任职的话,后面还有很多程序,而最难的一道,就是明朝特有的八股。

下次说八股。

相关文章

  • 《明朝那些事儿》之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并非自明朝起,却在明朝发扬光大。明朝自洪武三年起开科举,实行扩招,这些人就是后来明朝文官势力的基础。 当时...

  • 明朝那些事儿——科举制度

    今天读到第23章的时候,我有些晕乎。 建国1 (1)朱元璋建国后,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恢复生产,免除三年租税,而且为了...

  • 《明朝那些事儿》目录

    《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逆袭成为皇帝(1) 《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逆袭成皇帝(2) 《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逆袭...

  • [碎语杂记]第一功臣李善长,免死铁券不免死

    明朝那些事儿。 读(听)明朝那些事儿以前,不知道还有个叫李善长的人儿。 读(听)过明朝那些事儿之后,知道了朱元璋麾...

  • 幽默而苦涩的历史--《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从元末朱元璋建立明朝讲起,至清初李自成灭亡明朝结束,总共分了46...

  • 书中的世界(5)

    政治篇之《明朝那些事儿》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明朝那些事儿,是火火读的第一部经典作品,尤其是其诙谐幽默犀利而又深刻的...

  • 七月要继续读书

    加油 继续《明朝那些事儿》

  • 8|33《明朝那些事1》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总共有七本书,作者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原是网络上连载的中国明朝(1344年-1644年...

  • 《明朝那些事儿》之 郑和

    书中用“郑和之后,再无郑和”作为标题,实在是妙,这是梁启超说的一句话。 不管后世有多少人前往探险,都终究不是那个创...

  • 《明朝那些事儿》之戚继光

    戚继光, 抗倭名将。 即使不读《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戚继光的大名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记得大概在小学的时候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朝那些事儿》之科举制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aux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