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想象的共同体读后感

想象的共同体读后感

作者: Nicole_87ea | 来源:发表于2019-08-14 18:59 被阅读0次

本书是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于20世纪末所写。主要运用比较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的方法和人类学等方法,通过对不同民族的民族主义崛起和散布的分析,认为,“民族主义”这种“想象的共同体”的崛起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宗教信仰的领土化,古典王朝家庭的衰微,时间观念的改变,资本主义与印刷术之间的交互作用,国家方言的发展等。

作者先在第一章“导论”当中为民族下了定义:它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是被想象为本质上有限的,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民族被想象为有限的,因为纵然是更大的民族,也不会把自己想象为等同于全人类;民族被想象为一个共同体,因为尽管在每个民族内部可能存在普遍的不平等与剥削,民族总是被设想为一种深刻的,平等的同志爱,最终,驱使百万的人甘愿为民族去屠杀或赴死。

第二章和第三章讲民族意识起源的原因。在第二章“文化根源”中论述了宗教共同体和王朝这两个文化体系曾具有合理性的原因,及后来导致其解体的因素。宗教共同体基于“符号”建构了其合理性,又由于新领土的发现(北美等大陆)和语言的衰亡(以拉丁语为例)而解体。王朝的合理性通过战争与性建立,解体原因未单独说明。然而,两者的解体还应当有的一个原因就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的发展,很重要的是印刷术的发展,使人们用不同的方式理解着,思考着世界与民族。“特定的早报或晚报绝大多数会在这一刻和另一刻之间,这一天而非另一天被消费掉,……其读者们想象到和他自己那份一模一样的报纸也同样在地铁、理发厅或者邻居处被消费时,就能够想象一个同样的世界根植于大家的日常生活中,清晰可见。”

随后在第三章“民族意识的根源”中进一步补充:资本主义、印刷科技与人类语言宿命的多样性这三者的生命,使得一个新形式的想象体成为可能,这是民族意识的根本起源。

第四、五、六和七章讲述不同地方民族主义的起源和散布。其原因即有语言和印刷术的作用,也有官方的有意推动。其中,第四章(欧洲海外移民先驱者)讲北美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是通过举例,说明了由欧洲迁往北美的移民先驱,在面对欧洲殖民统治时,尽管二者拥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肤色和共同的祖先,但依然要建构出自己的民族主义,也就是北美的民族主义,以反抗欧洲人的殖民统治。因为——“出生地”决定了他们的民族主义。第五章“旧语言,新模型”讲述欧洲在发现了一个“不能编制在伊甸园里的东方”,之后,终于认为自己不再是上帝的中心或选民,开始意识到自己独特性的存在。而在欧洲内部,印刷术的推广推动了词典和文学作品的传播;在对不同书籍进行选择的过程中,人们开始想象能与自己阅读同样文字的人们所组成的共同体,开始想象自己的民族了。随即,官方为了维护自己的领土统治,或者更有甚者,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开始推动民族主义了(第六章:官方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主要是通过国家方言的形式,构建的民族主义,例子是英国、印度和日本。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王朝制时代寿终正寝,取而代之的是民族主义国家。各个官方的民族主义进程基本都比较成功,世界也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格局——以民族为单位的格局。在最后一波民族主义进程中(第七章:最后一波)讲二战后亚洲和非洲的民族主义,瑞典是个典型。它兴起于世界中中民族正在成为国际规范,并且人们能够以较前此要复杂得多的方式来“横塑”民族的时期。

第八章(爱国主义与种族主义)

第九章(历史的天使)

第十章(人口调查、地图、博物馆)讲述了促进民族主义的动力。分别讲了题目中的这三者使人们在想象民族共同体中所起到的不同的作用。人口调查能将自己的民族一个量化,激起人们对于共同体的意识;地图当然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各个帝国在世界地图上会把其殖民的土地涂上不同的颜色,这给被殖民者提供了某种关于其共同体的想象;博物馆更好解释了,因为它会让人明白自己的历史,进而让其明了与谁拥有共同的祖先,当然,这需要考古技术的进步和对考古的重视。

第十一章(记忆与遗忘)

附录(旅行与交通:论《想象的共同体》的地理传记)是想通过论述自该书出版以来的29个译本涉及了哪些出版社,其出版原由,及其国内的政治情况,得出一些结论。译本的文字有日文、德文、葡萄牙、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文、法文、荷兰文等等。其出版社大多是规模较小,刚刚成立不久,而且在不同程度上是独立的,他们都是在为构建自己本国的民族主义而努力的,而在在20世纪80年代它是一本唯一对抗欧洲中心主义的书,具有批判精神和公民意识;它也是明显偏向于“小国”的民族主义论著。

把握本书的几个重点:民族主义的定义、文化起源、在北美和欧洲等地形成民族主义的过程以及民族主义起源和散布的原因。

启示:

要读一读欧洲史和美洲史,不然这本书不容易读懂,因为它大量引用的例子全是欧洲和美洲的。

看《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讨论

对中国问题的思考:

1、 我们为什么会被外界“塑造”为“属于”中华民族?

2、 什么是中华民族?它始于何时?它是否忽略了那些少数民族?如何构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力?

3、 是选择认同这种塑造的结果——民族共同体,还是选择超越种族主义,做个世界公民?为什么?

4、 如果认同这种塑造,那么如何看待这种被塑造与个体人格自由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章

  • 想象的共同体读后感

    本书是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于20世纪末所写。主要运用比较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的方法和人类学等方法,通...

  • 想象共同体

    #想象共同体# 摘录+个人感想 安德森认为:国家民族并不是真正存在的共同体,而是一种想象出来的共同体,具有“有限性...

  • 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

    —— 《建立以学习共同体为导向的师生关系》读后感 百度百科上,对于“学习共同体”的定义是这样的:“学习共同体”...

  • 无标题文章

    《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 王译铎和妈妈共同体会 ...

  • 想象的共同体

    记得有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有个人买了一个西瓜走在回家的路上,可是路滑摔跤,西瓜也摔得稀烂,这个人并没有因为已经损...

  • 想象的共同体

    《人类简史》强力读书笔记 偶尔拿起《未来简史》阅读,读后,对作者提出的想象的共同体这个概念有了浓厚的兴...

  • 想象的共同体

    初秋的晚风 习习吹拂过我的颈项 深邃的夜空 一种难以言表的幽蓝与神秘 古老的建筑 夜色中现出诡异而陌生的妖娆 多少...

  • 想象的共同体

    记得有一期罗辑思维谈到过“想象的共同体”这个话题,细节内容我也记不得了,只记得一个概念,那就是整个人类世界其实想由...

  • 《想象的共同体》

    面对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各国游行示威此起彼伏,有个问题一直萦绕在脑海,这个世界究竟是怎么了?在家读《椰壳碗外的人生》...

  • 想象的共同体

    文|满园嘉卉(《星光简道》专题签约推荐作者) 记得有一期罗辑思维谈到过“想象的共同体”这个话题,细节内容我也记不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想象的共同体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biu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