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初三,家里来了客人,是老公的堂弟,年前从北京带着儿子回到老家,来陪老母亲过年。老公的老家是张秋镇,就是“南有苏杭,北有临张”之张秋,是明清时期大运河畔的商贸重镇,也是武松打虎故地——景阳冈的所在地。
堂弟的孩子小湛湛,今年七岁了,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湛湛生在北京长在北京,这是第二次回老家,上次回来还小,这次都长成小帅哥了。
俗话说,七岁八岁万人嫌!堂弟说回来这几天,这孩子在老家玩儿疯了,一天天的都看不见个影,东家跑、西家串的,大娘家里吃一天,二娘家里住两天,简直成了地下游击队员,吃上了百家饭了。
我问起孩子的健康、学习等情况,堂弟说了一通,说是很调皮,不爱学习,在学校里不安分,爱找事惹着同学,害的他经常被老师召见等等,这一通的介绍,把孩子说的一无是处。
我看着湛湛高高瘦瘦的,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嘴巴甜甜的,露出小白牙。很懂事、很腼腆、很斯文的样子,说话彬彬有礼的,吃零食还要先找到垃圾桶,果皮、果核都要碰到桶里。我送给他压岁钱,要趴下先磕了头,才肯接过我的红包!
我问他:“老家好不好呀?”
他不假思索便答到“好呀!”
“那你喜不喜欢老家?”
“太喜欢了!”
“那别回北京了,在老家上学好了?”
“那太好了,我愿意在老家上学!”
“为啥呢?大北京多好呀!老家有啥好的?”
“咦!北京有啥呀!还是老家好!有好多好玩儿的,有好多小伙伴一起,还能去黄河大堤上,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多好呀!”
看来呀,好玩儿是孩子的天性,能自由自在的玩耍,还有小朋友做伴儿一起玩,他感到很幸福、很满足!其他的好像都不重要了。
我带他到二楼阳台上,让他来荡秋千看相册,在相册里找出他爸爸小时候的照片,拿出来让他认认是谁。都三十多年了,他哪里认得出来,说是邻居家的小伙伴吧?逗的我大笑起来。
他见我的相册有几十本,都摆在阳台卡座上,落满了灰尘。问我下头的橱子里有啥呀?我说你打开看看吧,打开里面空空的,啥也没有。问我橱子里咋不放东西呀?我说本来要把相册放进去的,一直没来得及放呢!
“噢,难怪呀,相册上都落满了毛毛了,我来帮你放进去行吗?”
“你能行吗?这么多要放好大一会儿的!”
“没关系,我在家都会干活的。”
“那好吧,你慢慢的,别夹着手噢!”
不一会儿,这孩子坐在地上,真把我卡座上的影集,一本一本的都放到了橱子里。大本的一摞、小本的一摞,分别摆放的整整齐齐的,我感到非常惊讶,这孩子好棒呀!
“你真行耶!咋收拾的这么整齐呀!真看不出来,你这么小咋会干活呢?”
“我在家也这样的,我的书桌收拾的可干净了!”完了还和我要了湿巾,把卡座上的灰尘擦的干干净净,说有个垫子就好了,放上就能坐了。
“有的有的!” 我高兴的拿出来两个坐垫,放上正合适。
小湛湛太可爱了,我好喜欢他呀!我俩在阳台上聊了好一会儿。他一边荡着秋千,一边和我说话,什么他大妈家的小哥哥叫泽泽,他二妈家的小姐姐叫萱萱,还给我要了纸和笔,写出他们的名字让我看。
看到我家的鱼缸,说他姥姥家里也养着鱼,有两个鱼池子呢,里面养了好多的鱼,有红的和橘黄的,就是没有我家鱼缸里的金黄颜色的……一直到楼下老公叫我们下去吃饭。
我心里好纳闷呀!来我家都一个上午了,我看到的小湛湛,是个多好的孩子呀!——聪明好学,积极勤快,礼貌守规,坦率健谈……怎么可能是堂弟说的样子,他和刚开始堂弟介绍的,怎么判若两人呢?这究竟是为什么?是孩子的原因,还是家长的问题?发人深思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