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生命影响最大的,正是那些空白的时间。从凡俗的琐碎和喧嚣中逃离,沉淀,回归内心。近年来已经很少再去思考生命、死亡、人生、自我这样的问题了。曾经也曾在睡梦中为死亡与疾病惊醒,也曾为自我的存在辗转难眠,现在回想起来,竟已是小学的事了。
人生来该是有灵性的,儿童比成人更接近神明。
在生命的空白时段,思绪没有了管束,往往跳脱飞往各个神奇的领域。也许在这个时候的一些思考,才真正可以称得上思考吧。
留白的时候反而心安,乍然脱离繁忙,有一种恍惚和无措,不知道日子该怎么去过,不知道每天的消逝怎么就这样悄然来临。然而闲散久了,反而从内心生出一种满足和安宁来。为什么留白的时候反而心安?留白之时生命不是空的吗?忙碌之时才是满的呀,为什么这种满反而不能带给生命真正的满足感呢?这种空白的圆满又是否是真正的内心的充实呢?
生命在一般意义上至少有三维——长度、广度、深度。长度之事难以预测也难以把握,何况即使有方法可以延长生命的长度我也断不会为此消耗精力。生命的意义正是在于有限。对于生死的探讨也正是在依托于这种有限的必然之上的。既然早知有限,又何必为此费心?但广度与深度却不一样。
也曾体会过生与死这般沉重的课题,也曾经历过压力矛盾的挣扎,为自我的实现和现实生活的矛盾纠结过很久,然而我并不是能真正深得下去的人。因为深度是一种苦难,愈往深处去愈是黑暗愈是痛苦。回顾现实世界,不论生活或是艺术,悲剧往往才是最让人记忆深刻,最打动人心。事实便是如此,越深的苦难越能引起灵魂的震动。生命的深度是寻找灵魂的路径,是对心灵的考验,甚至可以说,是对心灵的一种淬炼。浴火才能重生,然而我却珍惜我这年轻的,柔软的,鲜红的,鲜活跳动着的心,不愿意它蜕变,不忍它受折磨。悲喜剧都是人间的常态,而我却固执地只愿一逐那美好与圆满,沐浴在阳光之下而拒绝历经黑夜的困顿。就这样吧,往深处走太消耗精力太考验心灵了,就让我暂且做一个浅薄之人,流于表层的阳光与温暖吧。
广度。一向不知道生命的广度到底指的是什么。那么,也许我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拓宽生命的广度,也许确实太过懵懂。享受生活,尝试各种经历算不算?阅读与旅行算不算?又也许这些都只能算作大广度中的一小部分。可惜至今活灾象牙塔中,没有走出去看看真正的世界,没有见识与阅历,就谈不上胸怀,更谈不上格局。而格局大了,生命的广度自然就大了。
寂静中看自己,原来自己一直还保留着一天真,一份稚嫩,原来自己还有一颗不愿停止,不愿被世俗化的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