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平衡的艺术。但平衡不是平均主义,不是取悦每一个人,而是有原则的取舍、很周到的集中。
今天看到这篇关于在管理中如何“平衡”的文章,里面很多观点比较有深度,整理出9个在做管理决定时需要平衡的要素,共勉。
1.战略性的思考,和思考的战略性
在一个优秀人聚集的公司,每个人都从事战略性的思考是非常危险。所以,有时候我们可以在思考时,多些战略性。考虑问题的时候能顾及公司现有的大战略,把自己的工作往战略上靠,才能万众一心,达成目标。
2.三个客户:老板、员工、消费者
管理者需要清楚的知道,老板、员工、消费者都不是你的唯一客户,只让其中一个客户满意的不对的。懂得平衡的管理者会通过让消费者和员工满意,达到让老板满意的目的。
3.昨天、今天、明天、后天
服务部门是为昨天的利润工作,销售部门是为今天的利润工作,开发部门是为明天的利润工作,研究部门是为后天的利润工作。
只看今天的管理者是短视的。眼中有着四天,并且懂得平衡资源的管理者,才能有可预见的成功。
4. 40%业绩 + 40%员工 + 20%自己
把100%的精力仅仅放在实现公司业绩目标上,会有短期成效,但却犹如杀鸡取卵。好在现在的管理者们已越发清楚地意识到员工不仅是资源,更是资本。
当下反而更容易出现的状况是,繁忙的主管和经理,完全忘了自己能力的提升。管理犹如驾车,业绩是速度,员工是引擎,管理者自己是润滑剂。定期保养绝对不能漏了添加润滑剂。
5.平衡积分表
一张典型的平衡积分表包括财务、客户、学习成长、流程几个方面。 从平衡积分表中,可以看到:客户、学习成长、流程这些“无形”的东西,是股东的信心来源,一样特别重要。
流程、客户是对内部、外部的平衡;财务、学习成长是对后置、前置的平衡。
6. 时间、范围、费用
PMI(项目管理协会)认为,项目管理有五大流程,九大知识领域,数十个方法论,和上百个工具,需要至少参加35小时大约5天的培训,才能理解通常认可的管理纲要。
但其实项目管理可以很简单。项目管理可以就是对时间、范围、费用的平衡。客户要增加工作范围的时候,项目经理就调整一下时间、费用。公司要求减少费用的时候,项目经理只能减少工作范围,或者改变时间。
项目经理最是平衡专家,因为他必须在时间、范围、费用的三角形上寻求最佳平衡。
7.赚钱、花钱、分钱
赚钱使公司实现盈利、创造收入。
花钱使公司正常消费,维持运转。
分钱使公司股东分润、员工获益。
只会赚钱不懂花钱,公司难以永续;只会花钱不懂分钱,人心不能所向;只会分钱不懂赚钱,只是理论空壳。懂得赚钱,懂得花钱,懂得分钱,并且懂得平衡它们,最重要。
8.抓大、放小、管细
通常我们用“大”来指计划,用“小”来指执行;用“大”来指战略,用“小”来指战术;用“大”来指全局,用“小”来指部分。
而往往,在大型组织中,我们不缺有战略眼光的人,也不缺有执行力量的人,领导者除了“抓大”、“放小”外,有时会忘了一件事情,就是用“管细”把这两者联系在一起。
“管细”不是指事必躬亲,指的是,你有通道、并且随时可以从这个通道,自100楼下到1楼,看看你放的“小”在哪里。
9.魅力、制度、文化
管理10人,100人,和1000人是不一样的。
管理10人需要身先士卒,带着兄弟们奋勇杀敌,同吃同住,用你的个人魅力大呼一声“兄弟们,跟我上!”。
管理100人就不行了。你看不到每一个人,因此你需要制度。什么情况下应该做什么事情,如果做了,得到什么,没做怎么惩罚。“干好了,有奖励!”,于是公司井然有序。
管1000人又不一样了,制度的漏洞凸显、个人魅力无法到达。于是要靠文化:“我高兴,我愿意”,大家千众齐心。
共同的文化是由内而外的原动力,良好的制度是由外而内的约束力,个人的魅力是由我而你的感染力。
写在最后:
都说管理难,难就难在平衡和取舍。懂得如何平衡和取舍,是管理者一生的必修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