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这件小事

作者: 木兰花芷 | 来源:发表于2017-04-08 06:59 被阅读29次
(前段时间兴起,地铁兴起读书大战,其中参与者现在地铁放置一些书本,而后许多明星如黄晓明张靓颖加入其中放下一些书本后合照离开。最后许多书籍被扔在地下难以捡起。)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如是说。

读书在于品,在于洗涤内心,在于让人生得到升华。读书而做出的举动或者形成的活动,又怎能不被支持呢?

快节奏的人生,不代表不需要洗涤的文字,地铁上的"丢书大战"博人眼球令人唏嘘,我所认为的博人眼球是指吸引目光从而让书本被捡起;无独有偶,我所指的令人唏嘘,也并非因作秀的而唏嘘,而是那些满地拥挤的书本。

既然都是为了读书,就算作秀又能怎么样?过程是好的,结果是好的,就足够了,面对人们的质疑,我不禁想起了孔乙己中的一句话——读书人的事哪能叫偷呢应该叫拿。孔乙己好偷盗,却有自己的乐趣——读书和茴香豆。地铁上的书本若是被孔乙己看到了,也许就该魂不守舍喽,明星的作秀也许是为了增加自身的曝光度,但也同样给书本带来了社会效益,一举两得也是妙哉。

其实书也是需要被宣传的,古代中国有著名的"洛阳纸贵"便是被传播的结果,从而既让诗词满洛阳,也让纸价涨几分。最近有些日子前档名为《朗读者》的节目在各个网络火了起来,而我也不例外的对这个节目期待了数月,结果不负所望,我记得第二期主题叫陪伴,作者麦家朗读了他写给要上大学的儿子的一封信。其中有一段话我便记忆犹新:"如果想家了,就读本书吧,读书就是回家,梳着一张纸,比钞票更值钱,让书带你回家,让书安你的心,让书练你的翅膀,让书陪你走下去,也许这就是战术。"

文字是书的内容,书是文字的承载体。文字的力量便是中华的力量,读书的过程便是品文字的过程,而最后积累的蚕丝,在需要时吐出,这叫做升华。读书陪伴的一生,总是比碌碌无为要好的。

记得在我小时候有一次成绩考的很差父亲在沉默了很久之后对我说:"以后不论是否走学习这条路,都得记得读书",从此这便成了我的座右铭,我从小开始保持了每月一本书的习惯就是这样形成的吧。

读书的意义在于常读常新,就如书中那亘古不变的语言。偶然在地铁上捡到一本书书角还残留着手指的温度,这种温度,正是刚刚好。

读书这件小事

相关文章

  • 读书这件小事

    1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这是很多人都有过的疑问。为了升学考试,为了提高自己,或者为了能赚更多的钱。 每个人读书都有自...

  • 读书这件小事

    小时候对文具都有一种迷一样的执着,看到好看的本子和笔就挪不开脚步。总是幻想如果可以写满密密麻麻的笔记多美好呀!不知...

  • 读书这件小事

    团子最近突然迷上读书,每天早晨半小时,中午半小时,晚上一小时是常态,我突然想起有个爸爸说孩子小学前自己每天嗓子都是...

  • 读书,这件小事

    小时候,喜欢听妈妈讲故事,不管是童话故事还是她亲身经历,我听的都津津有味。然后不满足于她重复过的那几个故事了,就自...

  • 读书这件小事

    作者:17光电本石胜英 “听话才是好孩子,成绩优秀才是好学生”,几乎是每一位家长和老师的口头禅,读书这件...

  • 读书这件“小事”

    关于读书这件事,古人有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现代人则感叹“知识改变命运”,这充分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

  • 读书这件小事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迷恋上读书了,细细回忆了下,恐怕是上初中的时候吧。 还记得那时候从表哥那里借来的一本武侠小说,还...

  • 读书这件小事

    读书这件事,放下了就很难再拿起来; 拿起来了,就很难再放下。 最后一次认认真真看纸质书我记得是在毕业后的第二年,因...

  • 读书这件小事

    心理学上有一个“21天效应”,即往往一个好习惯在21天左右就能养成。 暂且不去判断这个理论的正确与否,起码自己这一...

  • 读书这件小事

    荐语 我们时刻活在书论及的各种问题里,渴望能在书中找到答案。但读书这个动作和过程本身存在的问题,反而少被提及。就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这件小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bzk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