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这电影拍得其实不错,从电影技术上来说很成熟,几个小故事拍得也各有匠心。但是,但是能不能让所有现代的观众都能感同身受,触动灵魂就很难说了。
改革开放到现在这么多年,我感觉中国人最大的改变就是逐渐觉醒然后蓬勃发展的个人意识和独立人格的诉求。
我们看久远的故事,看哪些曾经为一个政治符号披肝沥胆,义无反顾甚至赴死的故事,不能说不会有感动。但是内心深处却总会有这样值不值?换成当下,故事里的当事人还会不会这样选择和换成是我,我会不会这样做?的思索。
这样想也许自私,但是人性本来自私,敢于承认自己的自私而进行考量和权衡,这倒是更贴进人性的一种表现。也证明了这个社会更加理性,现在的人更加理性,而个人意识萌发则是推动现代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或者社会成熟的标志。
在我的记忆中,曾经的中国人,特别容易被感动,被鼓舞,总是饱含一种想要热泪盈眶的冲动,却一般不去探求事情的缘由,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没有理性思考的习惯。但归根结底是人性蒙昧人格符号化的原因。人性蒙昧就没有个人辩识能力,人格符号则就容易从众,容易被感召集体无意识行为。
中国人,曾经经历过的哪些癫狂岁月,其实内心有伤,再加上社会飞速发展,文化多元,思想激变,再回首往昔,总有蹉跎月岁的唏嘘。
当年的故事,当年的人,虽然创作者用足匠心,人物也有原型,来自生活,在当时当地的行为可谓可歌可泣,但跨越时代,这些旧故事能够感召和鼓舞多少现代人的心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