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中在西递一个名曰良筑的咖啡馆停靠,一是歇歇脚,二来避避暑,三者解解渴。
点了一杯茉莉冰饮,一杯摩卡咖啡,二人对坐,看窗外晴空碧日,赏屋内别样格调,甚是惬意。
这时咖啡小哥走了过来,在旁桌坐下,开启了我俩奔四大哥大姐与零零后小鲜肉对话的序幕。
话题忘了从哪里聊起的,因为后来回顾起来谈了好久,也谈了好多。现在都是碎片化的记忆,所以有点不着头绪。我捡几个我感兴趣并且触动我的话题谈谈。
1 义工旅行
我对这间咖啡馆的装修很感兴趣,好多老物件,就随口问了小哥你们老板是七零后吗,风格很怀旧,他说老板三十多岁,应该是个八零后,我猜是个文艺青年。
我问他多大,他说是个准大学生,哦,原来今天刚考上省城的大学,利用假期时间来个义工旅行——这是我学到的第一个词。之前有点意识,但较为模糊,看过报道,但没实践过也没遇到过。
所谓义工旅行(Voluntourism)百度百科解释是自愿免费加入某种团体,在旅游的同时完成某项活动、帮助某个对象等,所以在享受旅行的同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的旅行方式在国内是一种很新鲜的概念,但在国外,其实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旅行方式。
这也是我在跟小哥聊完之后回家做的恶补功课,虽然行动跟不上但至少思想不要掉队,也让我对旅行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外国人为什么会喜欢义工旅行,有四点:第一,就是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第二,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第三,结交当地还有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了解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理念。第四,释放自我,在一个美丽的环境中过上一段平淡的生活。
看到这里,我要反思一下我国当下的旅游观。
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人民的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工作之余,利用假期来个短途或长途旅行,已经成为国人的向往。
自助游和跟团游可以说比翼齐飞,国内景区的开发也接近饱和,容纳的客流也与日俱增。
但对旅行意义的领悟似乎跟不上日新月异的大旅游业的发展,我们的旅行是为物,人家的旅行是为人。也就是说在精神文明的层面大多是空白,更多的是对物质文明的诉求。
到某地旅游只为打卡拍照,走马观花,有的廉价团更是纯粹购物团,一个景区八个购物点,一圈下来,银子也没少花,景点没看到几个。
这样的旅游更多的是迎合旅行社的盈利目的,以及报团者想旅游还不愿多花钱的心理。缺乏深入的探寻与思考,更多的停留在看的层面,没有走心拷问精髓。
而老外的义工旅行却大相径庭:深入了解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想,包括传统文化思想与新潮的思维方式——这才是旅行的真正意义。
记得在去歙县的小客车上,司机师傅向我们介绍当地的旅游资源,情不自禁且滔滔不绝,自称没啥文化,也都是道听途说。
然后突然问我:“你们啥文化”,弄得我不太好意思,回答:“旅游还需要看文化水平吗”,师傅笑答:“没文化就别去了,无非就是一堆破石头、破房子,看不懂没啥好看的”。
哦原来如此,那就放心了,因为这跟我选择去那的原因不谋而合,就是想了解当地的文化。
因为之前也做了一些功课,但不深入,而且眼见为实,所以才赴此行,听到师傅的回答算是有些底了。
师傅了解了我们的学历后更加谈笑风生的热情讲解了,深感文化礼仪之乡的人民也都耳濡目染,并且都为自己的家乡而骄傲自豪。这使我们对目的地有了更深的向往与兴趣。
正因为义工旅行的明确目的性,因而它对适合的人群也是有要求的:有爱心、有责任心且有团体纪律的人;喜欢跟别人沟通,喜欢睁眼看世界的人;希望锻炼自己的个人能力的人;想释放自我的人。
话题又回到咖啡店的那个大男孩,看着年龄差距还是叫男孩比较好。
责任心、纪律性他是没问题的,他的工期为一个月,工作任务就是咖啡店的日常接待,要学会冲调各种饮品、简单西餐做法,并且会做饭。
这对于一个准大学生来说短期会学不成问题,照比他的同龄人已经是能人了。
十八九岁大多是刚刚苦读十二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社会经历基本为零,除了学习各项技能基本没有,书呆子一个。
但这个男孩却已经可以去服务别人了,凭着自己的所学,凭借一颗爱心,义务的为他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只为在这里去迎来送往,去寻找他心中的世界,去结识不同的人,去体味异乡的文化,去填补他那片纯净的天空。
与此同时,个人的能力得到极大锻炼,至少沟通能力、动手能力、交往能力、生活能力得到提升。
也使得自己苦读十二年的紧张学习生涯得到顷刻释放,为自己的灵魂找到一个出口,而向更高、更远的目的前进。
这也是他选择义工旅行的意义,有志青年就应思想活跃、热情奔放,敢作敢为。
未完待续
END
个人微信公众号:李拜天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