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每天写1000字读书笔记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村上春树自传性随笔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村上春树自传性随笔

作者: 简简繁星 | 来源:发表于2021-04-18 20:46 被阅读0次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自传性作品。一个人写作35年,13部长篇小说超过50种语言译本,虽然拥有世界知名度,但关于村上春树,许多事情始终包裹在神秘的面纱中。这本自传性随笔,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我只是想尽量具体地、真实地记录下自己作为小说家走过了怎样一条路,又抱着怎样的想法走到了今天。

小说家看似风光,却是份孤独的职业。村上春树,真挚诚恳又不失幽默地讲述了自己写作道路上的故事和追逐梦想与幸福的人生往事。他是认真生活的普通人,热爱生活,追逐梦想,他的故事带给人们信心与勇气。

村上春树生于1949年,幼时生活顺利,父母是教师,他是家中的独生子,他自言:基本是饱受关爱(不如说娇生惯养)地长大成人的,几乎从未遭遇过挫折。一句话,就是不谙世故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但是到了青年,他却走过了一段颇为艰辛的道路。他读大学时,大学长期被封锁,几乎不用上课,他的大学生涯“荒诞不经”。于是,他的人生道路也是不同寻常的,他先结婚,随之为生活所迫开始工作,然后才终于毕业离校。

他二十几岁的时候从早到晚都在干体力活,每天都忙着还债,而且生活得非常清苦。家里既没有电视也没有收音机,甚至连一只闹钟都没有。也几乎没有取暖设施,寒夜里只好紧紧搂着家里养的几只猫咪睡觉。每个月他都要偿还银行的贷款,有一次怎么也筹不到钱,夫妻俩低着头走在深夜的路上,拾到过掉在地上的皱巴巴的钞票。不知是“有意义的巧合”,还是某种冥冥中的指引,那偏巧就是他们需要的金额。而第二天他们再还不上贷款的话,银行就会拒绝承兑了。他表示“简直是捡回了一条小命(我的人生路上不知何故经常发生这种不可思议的事)”。他一边工作一边抽空去听课,花了七年时间总算毕了业。最后一年,他选修的一门课因出勤天数不够,眼看学分又要丢掉了,他便跑到老师的办公室解释:“其实是这样的,我已经结婚了,每天都在工作,很难赶到学校来上课…¨”那位老师还专程来到国分寺,到他开的咖啡店看了一趟,说着“你也很不容易呀”就回去了。

一次,看看棒球赛。他脑海中毫无征兆毫无根据地冒出一个念头:“对了,没准我也能写小说。”于是,他花多半年时间,写出了一部小说《且听风吟》。而这部小说获得文艺杂志《群像》的新人奖,从此他不乏幸运地步入了文坛。

是什么奠定他的文学大厦呢?纵观全书,我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大量的阅读,他说“从小我就喜爱读书,捧起书来便心花怒放。从初中到高中,像我这样读了许许多多书的人,周围恐怕找不出第二个。”二是社会给了他故事源泉,他年轻时的挣扎与艰辛让他深刻体会到了人情之冷暖。“我长期在新宿歌舞伎町通宵营业的地方打工,在这种生机勃勃、五花八门,有时候还上不了台面的粗鄙场所,学到了有关人生的种种现象,获得了一定的智慧。”

他成为专业作家后便开始跑步(正式跑起来,是在写《寻羊冒险记》的时候),自那以来三十多年,差不多每天都跑步或游泳一个小时,已经成了习惯。

三十年可是漫长的岁月,要始终不渝地把一个习惯维持下来,还是需要相当努力的。这种事是怎么做到的呢?因为他觉得跑步似乎具体而简洁地把几项“我这一生中非做不可的事情”表象化了。所以即便心里想“今天身体很不舒服,不太想跑步啊”,他也会告诫自己:“这对我的人生而言,可是无论如何非做不可的事。”几乎是无须理由地去跑。有一句话至今不变,对他来说就像祷语一般,那就是“这对我的人生而言,是无论如何非做不可的事”。

虽说早已声名显赫,但是村上春树从来就不乏批评的声音。他抵御了各种指责,坚强地守住了自己的路。他写道:“我投入漫长的岁月,构筑起属于自己的固有体系,让这种写作方式成为可能,并以自己的方式谨小慎微地进行整备,郑重其事地维持至今。”

他也这样告诫作家以及读者的:“让我们相比于任何东西,更相信自己的真实感受吧。不管周围的人们说什么,都无关紧要。对作者来说,抑或对读者来说,胜过真实感受的基准,在什么地方都不存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村上春树自传性随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cgvl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