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互联网+”让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生活方式在互联网热浪中春风得意!
不论是购物、付款、挂号还是买车票、出行、饮食……,一部手机全部都能解决,大大提高了生活效率,节省了时间,降低了成本,这些模式令不少西方发达国家都震惊。
多少人呐喊“站在风口上猪都能上天”,也有人狂呼“站在风口上,不止猪,大象都能上天”。
于是,借着“大力发展互联网+”政策口号的发令枪,一批接着一批企业蜂拥而上,千军万马浩浩荡荡过大桥,拥抱政策,抢占风口!
条条道路通罗马,但是在这场拥抱“互联网+”的前进之旅上,有的人抵达了理想彼岸,有的人掉下了深坑,有的人被冲走了,有的人在挣扎中……
人人网的兴起和没落,ofo小黄车为代表的“互联网+单车”从疯狂扩张到哀嚎遍野,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上千家平台落花流水……,感冒的感冒,发烧的发烧,卧床的卧床,消失的消失。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在诸多互联网企业一片惨叫声中,人们开始质疑,这么多企业还没来得及成长就早早夭折,互联网行业的冬天要来了吗?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大家一片质疑声中,近日,作为“互联网+汽车”典范的滴滴,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原因是有媒体爆料:
滴滴2018年持续巨额亏损,全年亏损高达109亿元人民币。
报道同时称,2018年全年滴滴在司机补贴方面投入共计113亿元。更有媒体挖出:6年来滴滴没有实现盈利,创业6年合计亏损已超400亿元。
滴滴,作为网约车界内的老大哥,从2014年创立至今已服务了老百姓差不多5年的时间,改变了很多人的出行方式,换句话说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不少人的出行难问题。
网约车的出现标志着传统出租车行业的改革,也是“互联网+”带来的颠覆,这似乎是时代的发展潮流,无法逆转。燃鹅这两年,滴滴风波不断,过得并不顺利!
去年5月的“郑州空姐滴滴顺风车遇害案”和8月的“温州乐清顺风车命案”将滴滴顺风车的安全隐患完全暴露,滴滴也因此受到影响,不仅内部整顿、被约谈,还无限期下线整改顺风车业务,时至今日顺风车业务上线时间都不明了。
百日内两起重大命案,让滴滴方面不得不将业务重心从关注盈利转变为关注安全问题,不再以增长为目标,要all in安全,赔偿等事宜给滴滴的冲击也不小。
另一方面,顺风车命案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恐慌,各地网约车政策相继落地和执行,监管更加严格和规范。大量不合格司机被清理出市场,滴滴不得不花费更多资金来吸引合规司机和车辆,也在引导网约车司机合规的过程中进行了补贴。
有分析观点认为这些或许是导致滴滴在2018年大幅亏损的主要原因。
屋漏偏逢连夜雨,刚刚传来最新消息:今天上午的月度全员会上,滴滴CEO程维宣布公司将做好过冬准备,将进行减员,整体裁员比例占到全员的15%,涉及2000人左右。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今天滴滴的衰落,再次给业界企业以镜鉴:在这个变化莫测的行业内,每天都有大批企业崛起或消亡,抱残守缺和固步自封是最致命的,所有不能适应互联网行业生态变化的企业,最终都将被无情淘汰。
滴滴的处境背后也暴露出互联网行业的部分虚假繁荣,在监管日趋严格、资本入市愈发谨慎、行业洗牌迅速又绝情,在内外夹击下,很多人都不太好过。
在小微看来,“互联网+”没有错,滴滴以“互联网+”思维进军租车领域,也没有错,错就错在有的人过于追求规模,追求市场,追求扩张,而忽略了安全,忽略了内在价值的积累过程,甚至忽略合规。
你会发现很多互联网企业都是用同样的模式起来的——前期用免费甚至补贴的方式打压对手抢占市场,再之后通过规模盈利。
但是在市场与安全、品质之间,如何取得一个平衡点,滴滴似乎更过分强调市场扩张!以致于在安全方面出现了两起命案,这个代价比起市场实在大太多了!
消费者对“安全感”的期待是至高的,可以认为,一切以大众的安全与切身利益为出发点的商业运营思维才是企业行稳致远的至关因素,一切过分强调扩张,过分强调规模,而忽略品质的思维终将受到历史的惩罚!
在这方面,与滴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互联网+法律”,出行是百姓大众的刚需,而维护自身利益、打官司等同样是诸多老百姓的刚需,特别在经济下行压力中,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百姓大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正呈现爆发式增长!
法律是正义的化身,是大众安全感的带刀护卫,中国有着万亿级规模的法律服务市场,这个市场正在发展壮大!
而过去,就像“出行难,出行贵”一样,在现实生活中,老百姓“打官司难,打官司贵”等问题一直是制约大众对法律服务需求的绊脚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