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阅读跟被动的区别
这些天读书发现了能够解决读书根源的一些思路,也是每一个看书人的好奇点。
我们几个小伙伴在疫情期间自发建立了读书社群,小蜡烛陪伴赢。初心就是共同进步,互相监督,没想着用什么投机倒把的方法,所以进步很大。写着写着我就回忆起了读书的经历,于是我还是分享一下真实的心路历程吧。
市面上确实会有很多阅读的方法,快速读书法、听读书人讲书、看视频分享书、还有看看电视、听广播……,其实读书是个动态的事,自然要活动起来,比起主动的写跟说,读与听完全也是被动的事。
今天翻了翻“如何阅读一本书”翻译版,怎么也专心不下来,不过书里有个例子很有意思:读者接收应该像一个棒球捕手才对,而不是接收像被打了一拳头。貌似我这看了几页这俩都没对上是什么原因呢?
而且我还发现读着读着越来越读不懂了,不知道是不是樊老师说的这本书年代过早,还是我看了读者留言推荐这本书评价高于樊老师的书,所以选择的心态决定的,不过确实有种感受这个书的风格跟我们现在的年代差很大,我也觉得语言模式都不太好理解。所以“如何阅读一本书”和樊老师的“读懂一本书”,真的就是不要投机取巧,一定要多读就好了,樊老师也是这么说的。
并且越是读不懂越要正向的反馈,鼓励自己才能读的更好,才能坚持读的下去,没读下去很正常,不要过多苛责自己,时机未到,年纪未到,领悟不到,这些这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就是自己积攒的不够多,理解力的“池子”不够大,每一个词都要想半天,或者看到一个词就要去百度查一下。
所以坚持每天读书,增加理解力池子容量,读不懂就反刍,终有一天我也是一个优秀的输出者。
加油,读书陪伴赢就是我们的初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