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2016年就出版了,我总觉得反正一直都在,过几天再买,没想到这样一拖,就拖了两年多。
杨绛,我国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认识她的第一本书是“我们仨”,我还记得那个是我在党委办公室的书柜里翻到的,当年,我同时看的还有一本德鲁克的《6西格玛的力量》,回忆那是冯老师(党办主任)推荐的,那一年我好像21或22岁,只觉得描述的很细腻,很有生命力。
我与很多人一样,很羡慕她与钱钟书先生的60年相濡以沫。
《杨绛传》描述了他一生对抗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的态度,她对生命的希翼。她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依然保持乐观、淡然,知足,成为无数人的精神楷模。
她像一把大伞把钱钟书先生和钱媛都罩在里面,外面的风风雨雨都由她来抵挡,她总会想包住这个家庭,不让他们吃一点苦。钱钟书先生确实是一个才高八斗的学者,可是他真的远离人间烟火,很多事情都很笨拙,杨绛先生为钱钟书先生的生活起居,事无巨细。
我很喜欢杨先生的乐观,看待事物的那份淡然,她笔下的人物生动,有灵魂。
她的文学翻译给国人带来和中国文学史上的“饕餮”,毕竟翻译好的,不一定文学好,文学好的不一定翻译优秀,两者结合才可能最大程度还原作者的文学底蕴。
我看到他们在牛津生活的描述,杨绛先生选择图书馆,文学经典,坐拥书城,充分满足了她对于书籍的渴求,她列下来课程表,一本本书从头到尾细读,这里是细读哦,我很感慨现在,速食的我们,是不是可以静下心来读一读经典名著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自己读书少,真的是年少时没有好好读书,文盲的可以,希望能够慢慢追的上自己的年龄,保持好奇,阅读更多的书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