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杨朱的生死观和养生之道

杨朱的生死观和养生之道

作者: 冯振兴 | 来源:发表于2018-02-11 15:01 被阅读73次

杨朱是战国时期一个很重要的哲学家,虽然他的生平和著作大多没有流传下来,但我们还能从《列子·杨朱篇》中探寻到杨朱的一些思想。

杨朱的人生哲学是一种极端的“为我主义”。他说:“故智之所贵,存我为贵。”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有一种“存我的天性”,不单是人如此,一切生物的进化,都是因为要保存自己。他还说:“力之所贱,侵物为贱。”也就是他认为侵害他人、他物是最卑劣的事情。所以得出结论:“古之人损一毫而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古时候的人,损害一根毫毛去为天下谋利益,他不肯给;把天下的财物都用来奉养自己的身体,他也不愿要。人人都不损害自己的一根毫毛,人人都不为天下人谋利益,天下就太平了。

可以看出,杨朱的为我主义,并不是要损人利己。他贵“存我”,又贱“侵物”;损害自己有利天下的事不做,侵夺天下供养自己的事也不做。他要的是“利己但不损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想呢?这和他的悲观的“生死观”有关。他说:“万物所异者,生也。所同者,死也。生则贤愚贵贱,是所异也。死则臭腐消灭,是所同也。”世间一切生物,活着时都不一样,一样的,就是死亡。人活着有贤明、愚蠢、高贵、低贱之中区别,而死了以后,都要变臭腐烂,最后什么也没有了。他还说:“十年亦死,百年亦死;仁圣亦死,凶愚亦死。生则尧舜,死则腐骨。腐骨一也,孰知其异?且趣当生,奚遑死后?”人死了之后,生前的差别谁又会知道呢?所以还是顾好生前的事情,死后就别管了。

这种消极厌世是思想,和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很大关系。春秋战国时,诸侯混战,百姓生命财产朝不保夕,所以就产生了两种极端的思想:像墨子那样苦心孤诣的救世思想和杨朱这样极其悲观的厌世思想。

由“生死观”,杨朱又提出了自己的“养生”思想。他说:“从心而动,不违自然所好;……从性而游,不逆万物所好。”随心所欲地行动,不违背自然的喜好;顺从自然本性去游玩,不违背万物的喜好。这和道家的思想有点近似,但他更追求一种折中,胡适说:“杨朱论养生,不要太贫,也不要太富。太贫了‘损生’,太富了‘累生’。”(《中国古代哲学史》)这种观念倒是很值得现代人深思的。

杨朱又说:“可在乐生,可在逸身。故善乐生者不窭,善逸身者不殖。”生活快乐,身体安逸。所以善于使生活快乐的人不会贫穷,善于使身体安逸的人不去经商。杨朱追求的只是“乐生”和“逸身”两件事,他不追求长寿,也不追求不死,只要活得快乐舒服就好.

相关文章

  • 杨朱的生死观和养生之道

    杨朱是战国时期一个很重要的哲学家,虽然他的生平和著作大多没有流传下来,但我们还能从《列子·杨朱篇》中探寻到杨朱的一...

  • 《道德经》-Day47

    47.道家的生死观——顺其自然! 老子在这一章讲述了两种养生之道。一种是因营养过剩、娇奢淫佚,故而短命夭折;...

  • 我的人生一毛不拔!

    一毛不拔这个成语,出自《列子·杨朱篇》。 杨朱这个人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因为杨朱的历史和著作、学说都被抹杀,几乎消失...

  • 九型诸子:名家∩杨朱学派=好朋友∪表演家

    九型诸子:名家∩杨朱学派=好朋友∪表演家 文/似或存《九型诸子》 *导语:本系列文章将杨朱和庄子同归为杨朱学派,独...

  • 杨朱

    杨朱懒坐在堂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跟学生聊天。 雨水滴滴答答地顺着破烂的屋顶落下,在屋里缀成或粗或细的线,其...

  • 杨朱

    早期道家和隐者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杨朱的基本观念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轻物重...

  • 杨朱

    作者:列御寇 杨朱游于鲁,舍于孟氏。孟氏问曰:“人而已矣,奚以名为?”曰:“以名者为富。”既富矣,奚不已焉?“曰:...

  • 问道诸子(23)

    第二十三章辞别杨朱 来到杨朱家,进了大厅,杨朱正坐着喝茶。 见我带回个女子,杨朱哈哈大笑道:“颜公子真是多情种...

  • 杨朱为什么一毛不拔?

    杨朱给后世留下了一毛不拔这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贬义词。杨朱的哲学核心就是一毛不拔,但很少有人真正理解杨朱,杨朱...

  • 第191篇 杨朱

    【读史日历】(第191篇 杨朱) 杨朱(约前395--前335 ),魏国人,中国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杨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杨朱的生死观和养生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cnk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