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把所有伊伊爱吃的菜放到她跟前,依依不耐烦地推手边的盘子埋怨道:这么近,都抵到我的手背了,我还怎么吃饭呀?
妈妈赶紧拿回原处。
伊伊伸手用筷子去夹菜,边夹边示意:你看,我可以!
我故意“挑拨”伊伊,妈妈真烦人啊!
伊伊懂事地为妈妈解释道:妈妈只不过太爱我了!
看着懂事的伊伊,妈妈欣慰地笑了。
可是伊伊的懂事真的那么令人欣慰么?
对于伊伊的善良和善解人意,我是认同的。
但对于好的、优质的亲子关系而言,这是危险的信号。
为什么这么说呢?
你有没有发现,
孩子和父母经常会陷入共同依赖的关系,一句“我都是为你好”,父母随时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以“善意”温柔地控制孩子的言行、思想。
在堀内进之介的《为何善意会伤人》里作者是这样描述陷入共同依赖关系的人的:陷入共同依赖关系中的人不认为自己做得过了头,而会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理解问题,反过来觉得自己“做得不够”。
对此本书还做出了心理上更深层次的解读:
(父母)对孩子的这种善意的支配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利他主义,从自身立场出发,非限定性、半强制性地让对方接受自己特定的善意。
这让很多孩子就像企业里被恩惠的员工一样,明明被压榨着,却因为一点恩惠而感激涕零。
或许这说法有点过火,但总以“我都是为你好”为由的父母很可能会使孩子扭曲判断“正误”的本能。
常常使孩子产生莫名的内疚。
这种精神控制有时可以延续到孩子的成人期,他们无法摆脱父母“固执无理”的训斥和要求。
而更可怜的孩子,还会一直做着自我欺骗:妈妈,真的是为了我好,就应该听她的话。
由此,这种共同依赖的亲子的关系,将会跟随他们一辈子。
该如何摆脱这种共同依赖关系呢?
孩子为了生存必须依附于父母,因此要从这种共同依赖关系的危害里走出的主动权,都在父母手里。
认识和了解这种关系的发生和由来,是父母要做的第一步,不如就从这本书开始吧!
——本周荐书《为何善意会伤人》,虽不是育儿书籍,但一定会给我们生活的各方面有极大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