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的人既疲惫于孩子拿走了太多时间,又享受为人父母被全心依赖的感觉;一方面希望孩子长大,一方面又怕孩子长大;看到孩子在某些阶段出现了问题,又心疼又无奈,想帮忙又不知道怎么做。
尤其是小学,孩子的大脑认知比以往更高,对负面信息更敏感,记得更牢。以前被老师批评,也不会太当回事,很快就忘了,现在可能一周都会闷闷不乐,情况更加严重。例如:和同学玩不到一块,回家经常哭诉交不到朋友;内向退缩,缺乏自信,不敢举手发言或者上台;平时教的题都会,一到考试就紧张,发挥失常;不爱学习,作业一拖再拖,沉迷游戏,止都止不住;成绩不理想,就爱发脾气,沉浸在情绪里走不出来,还一度厌学……小学生的行为问题,都是情商力的缺失
很多时候,我们做家长的往往会借助一些育儿理论来规范孩子的行为,但是却忽略了行为背后的心理和情绪问题,结果孩子生气、伤心、害怕时,父母很难和孩子交流,孩子自己也一直深受困扰。久而久之,孩子变得无法理解和表达自己情绪,也就无法基于这种认知去管理自己和协调关系。
试想,如果孩子的情绪表达好一点,比如:“妈妈,我今天好难过,我觉得全世界都和我作对。”或者你对他的情绪敏感一点,问他:“怎么了,告诉妈妈今天发生了什么事?”一切都会不一样,是不是?
然而,最常见的是孩子情绪一上来,家长就会被孩子的脾气牵着走。其实,这就是缺少情商中最基础的情绪调节力。也就是说,做家长的连自己的情绪也不清不楚,自然也就很难教孩子怎么做。为什么情商和学习成绩也有关系?因为,害怕考试,其实是抗挫力不足;沉迷打游戏,其实是自控力发展不足;作业一拖再拖,其实是缺乏目标执行力;换句话说,提高情商,学习效率才能从根本上提高。
小学生的这些问题不过是在提醒我们,他们的情商不足以应对从幼儿园以玩乐为主,到小学以集体为主的学习环境,需要我们帮助孩子,提升他们的情商力。一旦情商力得到发展和完善,无论是学习和交友自然都能游刃有余,后期也不会出现严重的行为偏差,做家长的也可以更省心。
而如果在小学这段培养的关键期里,他们得不到这方面的帮助,心理积压的问题得不到化解,那么很容易在青春期集中性爆发。例如,升到中学,学习压力加重,如果抗压力差、自控力差的孩子,往往就会染上网瘾,出现失眠,消瘦等身体机能下降的反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