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海洋类纪录片,有一个场景非常震撼人心,就是沙丁鱼躲避捕食者,不仅时机把握地恰到好处,而且整体鱼群的动作和形状让我们看着赏心悦目,仿佛是一幅艺术品一样。我们知道沙丁鱼的智商相当有限,它们是怎么做到的?
答案就是两个字——算法
说到算法,我们知道短视频有算法,购物平台有算法,但是不知道沙丁鱼也有自己的算法。那么我要说羊群、羚羊群、斑马群等等动物,都有自己的算法,你会不会惊掉下巴?
对于普通人而言,有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为啥感觉自己挺努力,但是现实结果却不如人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普通人没有自己的人生算法,导致自己的经历体现不出价值,犯的错误极少带去成长的空间。看过的书,学到的知识也是狗熊掰苞谷,时间一久就忘记了,难以有效积累。
绝大多数人的智商都没有问题,但是一旦没有算法,人生会比较平淡。不过如果智商哪怕偏低,但是有算法的人,反而可以取得超过常人的成就。比如电影《阿甘正传》中的阿甘,凭借着一句话的算法,活出了灿烂的一生。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这件既简单,又极其重要的事情!
沙丁鱼、羊群的算法是什么?
看沙丁鱼纪录片的时候,不知道你有没有一个疑问,沙丁鱼是成群的,后面的鱼是怎么看见捕食者的?按理说是被挡住了呀,它们为啥也会躲避?另外,它们的动作为什么那么整齐划一?
其实这就是拉丁鱼的算法,和很多动物一样,只要秉持一些简单的算法,就能做出让人类眼花缭乱,甚至羡慕不已的行为。
沙丁鱼的算法就三条:
第一条:紧盯前方的鱼,它干啥后面的就干啥。
第二条:与两侧的鱼保持等距离,这样可以避免拥挤和混乱,从而方便逃脱。
第三条:与前方的鱼保持等距离,对于很多动物来说,落单了就死翘翘了。
你看这三个算法,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不是非常的简单,沙丁鱼就是凭借这三条算法闯荡江湖的。
另外很多食草动物都是类似的算法,羊群、斑马等等都是如此。
你看低等动物们的算法,是它们安身立命的法宝。那么对于人类来说,算法的重要性更是毋庸赘言。
算法为什么重要呢?先说一个哈佛大学的研究:
哈佛大学的两个教授在研究贫困问题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他们在东南亚做了一个调查,发现生产甘蔗的农民在收获的那个月份里,头脑是最清醒,智力是最高的,这可以测出来。为什么呢?因为收获的季节,农民是可以卖到钱的,而平时他们都很贫穷,手里越没有钱,做事情就越是短期行为,越没有头绪,而当手里有钱的时候,就不太慌了,包括说话做事的方式,就都不一样了。这两位教授在《稀缺》这本书里提出,贫困问题很多时候是一个认知或者智力的问题,而影响这个智力的往往就是慌乱,慌乱跟贫穷相关。
那么这个研究给我们什么启发?就是这些农民其实智商还是可以的,但是在不收甘蔗的时间里,他们会智商变低、没有头绪,容易慌乱,进而做出糟糕的决定和行为。
其实即使不贫穷,人也会被各种事情牵绊。当我们没有算法,我们的心没有锚点,没有原则,没有目标。我们就总是处在不确定中,总会有各种想法、念头、纠结、焦虑、忐忑不安、患得患失等等,这些东西会耗费我们的心理能量。会让我们的决策品质下降、让我们的行动质量打折,所以绝大多数普通人收获的都是平平淡淡的一生,主要是因为心理能量大多被这样耗散掉。
如果有了算法,就如同沙丁鱼一样目标明确、行动一致,始终让心处在一个有序态,这样的人生自然是大不一样。我们看到的一些奇人也是如此,比如蔡志忠最常挂在嘴边的就是制心一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是他人生最底层的算法。王阳明可以说是文治武功,算法很简单,就是知行合一、致良知。
我的三条人生算法
第一条:大海究竟是天堑还是通途?
第二条:佛眼慈悲、知常曰明
第三条:时中之道、自如切换
这个算法是一个从态度到原则再到应对方式的闭环,涵盖了态度、思维、行动三个层面。
第一条就是一个问句,貌似不是算法对吧。其实是为了引起我自己的注意,让我看到这个算法就打起精神,开启思考模式。
这个算法是受到施展老师的启发,他在《国际政治学》里面说到海洋霸主和陆地霸主的故事,讲述了这个道理。这个算法的核心意思就是,人生面对各种问题的态度,就是遇到问题的时候,第一视角是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去辩解、推卸、逃避、对抗问题。
就如同我们古人面对海洋,如果认为海洋是天堑,那么就会思考如何远离海洋,永远对海洋充满恐惧,那么大海对我们来说真的就会成为天堑。但是因为我们的祖先一代代的直面问题,最终就发明了各种工具,现在大海也变成了通途。
第二条算法
说算法好好的,怎么和佛眼扯上了呢?还慈悲起来?这些都不是重点。这条算法的含义:
1、视角方面:就是用超越自身的视角,也就是所谓的上帝视角来看问题和世界。和佛眼的内涵相同,正好拿过来用。
2、格局方面:超越普通的、常规的局限,从更大的空间和时间来看问题和世界。
3、本质主义:不要被事物的表象牵着鼻子走,努力去观察各种事物、关系的本质。
至于慈悲,首先是对自己慈悲,然后是对别人。算法说起来容易,但是想要内化,那可以说是如同西天取经,因为要面对自己的很多习惯、模式、问题、痛苦和烦恼,人的下意识反应还是老模式,一时间是很难克服的,所以不要嫌弃自己,要以慈悲心去接纳和引导自己去刻意练习、去实践。
其次面对别人,有些人无知又自大、有的人迷之自信、有的人傻的不行……,要知道人能走到今天,都是各种因素的交织,有些部分是他们力所不逮的,或者处在某个阶段或过程,需要时间和经历。在当下的那个点,不要苛责,这也是慈悲。
后面再度给出知常曰明,还是为了强调用本质思维去思考、去观察的重要性,相当于提醒。另外一部《道德经》看下来,我最喜欢就是这句话。
第三条算法
时中之道是《易经》的思想,可以理解为因时而动、因地制宜,强调根据当前的环境、局势、时机等外部条件,灵活调整自己的行为与决策。
这么说还是不好理解,我举个例子。无论是情绪、方法、理论、策略等等,本身没有对错,关键是是否和场景匹配。比如我们说愤怒这个情绪,如果孩子吃饭掉了一粒米饭,作为父母你表现的非常愤怒,这个就是不合适的。我们也不能因此说愤怒就是完全不好的,是要被阉割的情绪。
其实愤怒有它自己的价值,就是提醒人注意危险,或者向对方表明我的立场,达到震慑、警告、驱赶对方等目的。在BBC的《王朝》这部纪录片的第二集,讲的就是人类的亲兄弟黑猩猩的故事。老首领杰克在一次受到下属挑战时,杰克就是表现出了巨大的愤怒,正是因为这个愤怒情绪吓退了挑战者,从而避免了一场厮杀。因此有时候,我们需要主动表达自己的愤怒。
所以这个算法是告诉我自己,要识别场景、瞅准时机,采用合适的行动来应对问题和世界。自如切换,就是在不同场景,不同方法、情绪、行动中做到切换自如、不着痕迹。
算法的重要性
1. 帮助应对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现代社会充满了快速变化和不确定性。通过建立适合自己的人生算法,可以帮助人们在面对各种选择和挑战时保持清晰的方向。例如,类似巴菲特和索罗斯等成功人士,依靠特定的投资算法应对不确定的市场变化。这种算法不仅让他们在复杂环境中游刃有余,也可以帮助普通人理性应对生活中的复杂情况。
2. 提高效率和决策质量
人生算法是一种简化的思维模型,能够帮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抓住重点。通过对自我和环境的深入理解,个体可以快速做出匹配场景的反应,避免因过度思考和情绪影响而导致的决策错误。例如,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依靠算法可以快速判断是解决问题还是避开障碍,从而避免拖延和情绪波动对效率的负面影响。
3. 提供长期稳定的策略
很多时候,个人在面对长期目标时会因为情绪、疲惫或外界影响而动摇。然而,拥有清晰的人生算法,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稳定的框架,指引我们在不同的场景中作出一致的选择。这种长期一致性非常关键,尤其是当个人追求远大目标时,通过算法可以保持持久的执行力和动力。
4.减少认知负担,增强心理健康
决策疲劳和认知过载是现代人面临的常见问题。人生算法通过固定一些基本原则,简化了日常决策过程,减少了需要处理的信息量。正如羊群遇到捕食者时,只需遵循简单的集体行动算法,便能有效应对复杂的生存威胁,普通人在生活中也可以通过算法减少认知压力,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5. 灵活应对不同情境
人生算法并不是僵化的规则,而是可以根据不同场景进行调整的应对策略。这种灵活性让我们能够在顺境时全力以赴,在逆境时保持冷静。例如,我提到的“时中之道”便是一种基于场景的动态应对法则,强调应对策略的匹配性而非一成不变的标准。这种方法能够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提供不同的应对模式,从而实现张弛有度的生活方式。
6. 避免集体平庸
通过建立人生算法,个体可以避免盲目追求所谓的平衡,而是通过匹配场景实现真正的突破。人生算法强调灵活性和针对性,让人们在合适的时机抓住机会,在不利的情况下谨慎应对,从而避免陷入平庸的循环。
当然有一句话我们非常熟悉,就是道理都懂,但是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因为懂一个道理其实并不难,但是想要做到,或者说内化成自己自动化的模式,这个就需要漫长的修炼,这个才是最难的部分。所以总结出自己的人生算法,只能算是第一步,后面需要大量的刻意练习,让其真正成为自己的自动化模式和思维的一部分,是一条长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