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太华山日记续2
初五日,行二十里,出石门,山始开,又七里,折而东南,入隔凡谷,西南二十里,即洛阳县谷。东南三里,越岭,行谷中。十里,出山,则洛水自西而东,即河南所渡之上流也。渡洛复入岭,曰田家原。五里,下谷中,有水自南来入洛。溯之入,十五里,为景村。山复开,始见稻畦。
过此仍溯流入南谷。南行五里,至草树沟。山空日暮,借宿山家。自岳庙至木杯,俱西南行,过华阳川则东南矣。华阳而南,溪渐大,山渐开,然对面之峰峥峥也。下秦岭,至杨氏城。两崖忽开忽合,一时互见,又不比木柸峪中,两崖壁立,有回曲无开合也。
初六日,越岭两重,凡二十五里,饭坞底坌。其西行道,即向洛南者。又东南十里,入商州界,去洛南七十余里矣。又二十五里,上苍龙岭。蜿蜒行岭上,两溪屈曲夹之。五里,下岭,两溪适合。随溪行老君谷中,十里,暮雨忽至,投宿于谷口。
初七日,〈行〉五里,出谷。大溪自西注东。循之行,十里,龙驹寨。寨东去武关九十里,西向商州,即陕省间道。马骡商货,不下潼关道中。溪下板船可胜五石。水自商州西至此,经武关之南,历胡村,至小江口入汉。遂趋觅舟,甫定,雨大注,终日不止,舟不行。
译文
初五日,走了二十里路,出了石门,山势才开始变得开阔。又走了七里,转向东南方向,进入隔凡谷。往西南方向二十里,就是洛阳县所在的山谷。向东南再走三里,翻过一座山岭,在山谷中穿行。走了十里,终于走出山区,眼前是洛水自西向东流淌——这正是我之前在河南境内渡过的那条河的上游。渡过洛水后,再次进入山地,这个地方叫田家原。走了五里下到谷底,看见有支流从南边汇入洛水。沿着这条支流逆流而上,十五里后到达景村。这里山势重新变得开阔,终于看见了稻田。
过了景村,继续沿着溪流逆流而上,进入南面的山谷。往南走了五里,来到草树沟。此时群山空旷,夕阳西下,便向山中一户人家借宿。从岳庙到木杯岭,一路都是向西南方向行走,过了华阳川后就转为向东南了。从华阳往南,溪流逐渐变宽,山势也越来越开阔,但对面山峰依然高峻险要。从秦岭下来,到达杨氏城。这一路两边的山崖时而开阔时而合拢,景色交替变化,与之前在木柸峪所见大不相同——那里的山崖如同墙壁般直立,只有迂回曲折,却没有这般开合交替的景象。
初六日,连续翻越了两重山岭,总共走了二十五里路,在坞底坌吃饭休息。往西去的那条路,是通往洛南县的。又向东南走了十里,进入了商州地界,这里距离洛南县已有七十多里。再走二十五里,登上了苍龙岭。在蜿蜒的岭上行走,两旁有两条溪流弯弯曲曲地相伴。五里后下到岭下,这两条溪流在此汇合。沿着溪流行走在老君谷中,走了十里,傍晚时分突然下起雨来,只好在谷口找地方投宿。
初七日,走了五里路,出了山谷。一条大溪自西向东奔流。沿着溪岸走了十里,到达龙驹寨。这个寨子东距武关九十里,西通商州,是陕西省境内的一条便捷小路。这里驮运货物的马匹、骡子往来不绝,热闹程度不亚于潼关要道。溪流中行驶的板船能装载五石重的货物。河水从商州西边流到这里,经过武关南面,流过胡村,最终在小江口汇入汉水。于是我赶紧去找船,刚谈妥船只,天上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整日不停,船也无法出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