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面面观列子太学(慈祥华人)
杨朱篇:人生的实质是什么?(2)

杨朱篇:人生的实质是什么?(2)

作者: 一朴信信 | 来源:发表于2020-03-09 06:32 被阅读0次

“中华迷你美帅哥——列子”系列7-2

中国文化有一个核心概念,那就是“中”。列子说,常人的一生“亦亡一时之中尔”。可见,做到“中”,是人生最难的事儿,也是人生的终极性追求。那么,“中”的位置究竟在哪里呢?列子《杨朱第七》篇,还提出了另一个中国文化的重要概念:“实”。认为追求名声之所以不好,就是因为“守名而累实”,即损害了“实”;追求利益之所以不好不妙,也是因为行为过度或不及,而损害了“实”。那么,“实”又是指什么?“中”与“实”之间是什么关联呢?这就是我们探寻人生实质的主要思路。

02  探寻人生的实质

依照平常理解,所谓“实”,一般是指有形体的实物。其实,这只是物理层面上的“实”,而不是恒定、根本上的“实”。在整个宇宙中,这些所谓的实物并不是真正本底的实在,而只是暂时的虚相、幻象,不仅随时在变化,而且不断走向消亡。而列子所说的“实”,则是指宇宙中的真正实在:生命(能量)。生命无始无终,永远存在,宇宙万物都是生命的幻化,都围绕生命而存在,由生命而主宰,所以是真正意义上的宇宙实在。列子探寻人生的根本和实质,就是围绕生命而展开的。在生命之外,有别的生命、实物、财富、环境条件等外物;在生命之上,有思想智慧、身体生死等生命现象。那么,以上外物或生命现象,是我们人生的根本或实质吗?

其一、思想智慧是人生的根本吗?

所谓的道理,并不是道本身,而只是人们的主观概念。所以,即使是高智慧的人,所说的道理也可能有所偏失,即使没有偏失,也未必能做得到,即使做到了,也未必被认为合理,而有些自以为合道的人,也未必真正合道等等。总之,道理难以成为我们的根本遵循。

比如子贡的后代,卫国的端木叔,“不致事故,放意所好”,“奉养之馀”,都“散之宗族”、“邑里”、“一国”,“不为子孙留财”。他的做法让很多人感到惊异,却符合自然之道。但有些所谓的君子,天天拿着“礼义”的教条教导别人,却不懂得端木叔的内心境界。列子原文:“其所行也,其所为也,众意所惊,而诚理所取;卫之君子多以礼教自持,固未足以得此人之心也。”

那么,我们高度重视、努力提高、积极应用自己的思想智慧,就能确保自己命运发展、人生合道吗?孟孙阳问杨子说,这里有一个人,珍贵人生,爱惜身体,而祈求不死,可以吗?杨子说:没有不死的道理。问:祈求长生,可以吗?说:没有长生的道理。人的生命不是珍贵它就能保证活着的,人的身体不是爱惜它就能保证健壮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把主观努力当作首要依靠是靠不住的,因为决定命运的是客观的道,而主观努力符合道才会有效。

在“子产相郑”故事中,子产不仅懂得道理,而且知道自己的做法可能搞反了。他说:“侨闻治身以及家,治家以及国,此言自于近至于远也。侨为国则治矣,而家则乱矣,其道逆邪?”但是,子产不懂、更没有做到的,正是“治身”这个根本。子产请教邓析,知道了应该对其兄弟“喻以性命之重、诱以礼义之尊”,而且认真地去做了。但是,子产却正是一个不懂得“性命之重、礼义之尊”的人。故事表明,道理因人而异,根本就不能成为人生的根本。

列子说,名誉的高低,寿命的多少,不是人的智慧考量出来的,人生的贤愚贵贱不是人的能力创造出来的,人死后身体的臭腐消灭也不是人的能力所能阻止的,生不是想生就生,死不是想死就死,贤不是想贤就贤,愚不是想愚就愚,贵不是想贵就贵,贱不是想贱就贱。总之,思想智慧符合天道才有意义,否则反受其害,怎么能成为人生的根本和实质呢?

其二、环境状态是人生的根本吗?

人间总有生死、贤愚、贵贱,谁也避免不了,至于何时生、何时死,何时贤、何时愚,何时贵、何时贱,完全取决于生命自身的运行,跟人的意志没有关系,跟外物更没有关系。所以,环境状态只是人生的资源和工具而已,跟人生的根本之间谬之千里,跟人生的实质之间存在内外之异,更不是人生的根本所在。

列子说,喜怒悲思恐的好坏,古今是一样的;身心的安危变化,古今是一样的;世事的苦乐状况,古今是一样的;社会稳定与动乱的变更,古今是一样的。这就是人生万象,社会百态,是自然常态,如果我们去追逐它,或挑战它,除了耗费生命,还能有什么意义呢?可见,社会状况不是人生遵循的依据,更不是追求的目标,只是可供使用的工具和条件,人生的根本不在于生命之外。

其三、身体生死是人生的根本吗?

至此,我们已将现实世界分出了内外:自身和身外。显然,人生的根本不在身外,我们不能把追求一切身外之物作为人生的根本目标和准则。那么,我们自身里面又包括些什么呢?身体的生死是我们人生的根本吗?

先看死:

到目前为止,百岁依然是寿命的大限,活过一百岁的人一千个之中还没有一个。列子原文:“百年,寿之大齐。得百年者千无一焉。”宇宙一切生命,包括人类,相互之间的不同表现在活着的时候,死了之后大家就都一样了,统统要臭腐消灭掉。列子原文:“万物所异者生也,所同者死也。”“十年亦死,百年亦死,仁圣亦死,凶愚亦死。生则尧舜,死则腐骨,生则桀纣,死则腐骨。腐骨一矣,孰知其异?”

列子说,太古时期的事迹都灭绝了,谁还记得呢?三皇(天地人)时期的事迹好像有,又好像没有,五帝(尧喾昊轩辕颛顼)时期的事情好像睡觉做梦一样缥缈,商代三王时期的事迹有的隐匿起来,有的显现出来,总之,对于古代的事情,我们还不能知道其中的亿分之一。有生之年的事情,有的听说了,有的见到了,不过其中的万分之一。眼前的事情,有的记住了,有的忘掉了,不过其中的千分之一。从太古到现在,年代已经数不清了,仅仅伏羲以来的三十多万年,所谓贤愚、好坏、成败、是非等一切事情,没有不消灭的,只是快慢之间不同罢了。

既然终有一死,所有的死都一样,相互之间毫无区别,人死之后,无论身体、财富、名誉、事迹,结果都是消失,我们为什么还要考虑死后如何呢?列子原文:“且趣当生,奚遑死后?”如果我们想要让死后的名誉惠及子孙,而现实却往往事与愿违,富不过三代,且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何况子孙后代跟我们一样,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只富贵不贫贱;更何况子孙后代的人生,同样需要富贵贫贱忧乐等不同的体验,以丰富发展自己,再何况人生体验后的结果还是跟我们一样,完全消失,我们又有什么必要去规划子孙后代呢?恐怕除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后看生:

很显然,跟死相比,“生之暂来、死之暂往”,生死都是暂时的,但生更难得,比死重要多了!列子说,所有的生都是偶然的缘分,都是很难遇到的,而所有的死都是必然的,是更容易的。如果用难得的生,去规划易来的死,算是什么想法呢?列子原文:“凡生之难遇而死之易及。以难遇之生,俟易及之死,可孰念哉?”

列子说,假如我们能活一百岁,除去寄生的小时候,昏迷衰老不能自立的老年,几乎去了一半,还剩五十年。再去掉晚上睡觉的时间,白天荒废的时间,又几乎去了一半,还剩二十多年。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痛苦、疾病、哀愁、艰难、溃败、丧失、忧虑、恐惧等,又几乎占了一半,还剩十多年。再算算这十多年中,悠然自得,没有一丝忧虑的时间,也没有一个时辰能达到中和自在。如此难得而辛苦的一生,我们为了一时的名声好坏,争名逐利,而让自己的身体和精神憔悴痛苦,怎么能对得起自己枯朽的遗骨呢?哪里比得上活着的时候享受快乐呢?列子原文:“且趣当生,奚遑死后?”“矜一时之毁誉,以焦苦其神形,要死后数百年中馀名,岂足润枯骨,何生之乐哉?”

再反思:

如此而看,对我们来说,身体活着、活好是很重要的,身体,确实貌似人生的实质和根本了。可是,真相真的如此吗?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又真的养好了自己的身体吗?相反,我们却恰恰在保养身体方面,跟自己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所有人的身体健康都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尤其是生活压力、复杂心情、生活习惯等,成了自己身心健康的顽固杀手,而且往往是自导自演,难以自拔。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尴尬局面?毋庸置疑,肯定因为我们还是没有真正找到人生的根本和实质,而走错了方向。

那么,在平常生活中,我们每天到底在干嘛呢?内在能量空虚、孱弱,就用生理刺激、物质财富和名利地位,即钱权色利情名来弥补,如此恶性循环而已。总之,打着追求美好生活的名义,行揪心、伤身、害命之实。事实胜于雄辩,让我们看看自己的生活真相吧:眼睛看假不见真,视觉退化;耳朵听靡不听疏,听觉退化;鼻子嗅俗不向雅,嗅觉退化;舌头尝鲜不品需,味觉退化;体肤外求不内伸,触觉退化;身体成了垃圾收容站,功能退化;嘴巴所吐无莲花,智慧退化;内心媚俗怨漂躁,灵性退化。总之,沉迷外物,反而走向作死,越来越远离了人生的根本和实质。

可是,人生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

解析至此,恐怕正确答案早已自然浮出了水面:生命的本体自身,才是宇宙的实质,世界的实质,人生的实质;围绕生命主体自身而活,才是人生的根本。所谓“实”,所指即是生命自身;所谓的“中”,也即是站在生命本体的位置上,以生命为“中”。生命是“内”,其余一切,包括名利财富、社会百态等,皆是“外”。总之,分清内外,立中处实,才是真正抓住了人生的实质和根本,才能不枉此生,赢得未来。

那么,已经找到了人生的实质和根本,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呢?这就是列子《杨朱第七》篇主旨所在。且看下文。

相关文章

  • 杨朱篇:人生的实质是什么?(2)

    “中华迷你美帅哥——列子”系列7-2 中国文化有一个核心概念,那就是“中”。列子说,常人的一生“亦亡一时之中尔”。...

  • 杨朱篇:人生的实质是什么?(1)

    中华迷你美帅哥——列子系列7-1 找不到人生(包括物质人生和精神人生)的准则,不懂得名声和利益的实质,不明白生死的...

  • 杨朱篇:人生的实质是什么?(3)

    “中华迷你美帅哥——列子”系列7-3 03 如何活好人生的实质? 找到人生的根本、实质和准则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把握...

  • 杨朱篇:人生的实质是什么?(5)

    “中华迷你美帅哥——列子”系列7-5 05 乐生逸身的具体方法 列子说,远古的人知道活着是暂时得来的,知道死亡是暂...

  • 杨朱篇:人生的实质是什么?(4)

    “中华迷你美帅哥——列子”系列7-4 列子《杨朱第七》篇所描述的做人境界,是修行者的起点、底线,亦是常人的顶点。以...

  • 怎么保障:乐生逸身?

    列子太学幸福人生《学列子 知人生》系列 杨朱第六06总第085篇 列子杨朱篇论述如何养性、如何活着的问题,最终究...

  • 名声:真实与虚伪

    列子太学幸福人生《学列子 知人生》系列 杨朱第七01总第080篇 列子杨朱篇主要讲了如何养性、如何生活问题。开篇首...

  • 治天下:人人不损一毫

    列子太学幸福人生《学列子 知人生》系列 杨朱第六05总第084篇 杨朱说:“伯成子高不耗用一根毫毛为外物谋利,放...

  • 第191篇 杨朱

    【读史日历】(第191篇 杨朱) 杨朱(约前395--前335 ),魏国人,中国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杨朱...

  • 我的人生一毛不拔!

    一毛不拔这个成语,出自《列子·杨朱篇》。 杨朱这个人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因为杨朱的历史和著作、学说都被抹杀,几乎消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杨朱篇:人生的实质是什么?(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doclhtx.html